月色幽暗湖面吹來徐徐夜風,尋人不見道路曲折宛轉不通。
歌聲悠揚時斷時續經久不息,知道心愛的姑娘就在這塘中。
小長干:屬長干里,遺址在今南京市南。長干曲,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長干里一帶江邊女子的生活和情趣。
湖:一作“潮”。
菱歌:采菱之歌。不徹:不盡;本為不盡之意,在這里是指歌聲時斷時續,經久不息。
崔國輔是吳郡人,對南京長干里一帶比較熟悉,因創作《小長干曲》以表現江南青年男女的愛情。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參考資料:
1、劉永年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74-375
小長干,屬長干里,遺址在今南京市南,靠近長江邊。長干曲,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長干里一帶江邊女子的生活和情趣。崔國輔的《小長干曲》內容也如此。
這是一首表現古時江南青年男女對愛情執著追求的小詩。全詩風格清新,語言曉暢,于平淡自然中見含蓄委婉,很耐人尋味。
“月暗送湖風”,詩一開頭,即點明時間是夜晚,地點是湖濱。月暗,不是沒有月光,而是月色暗淡;湖風用“送”,帶有舒展、愛撫的感情色彩,切合小伙子此時的感受。因為他很興奮、很歡快,湖風吹到他的身上就顯得特別輕柔,好像大自然特意為他送來的一般。這一句五字,勾出了一幅月色朦朧、湖風輕拂的藝術畫面,造成了一種優美而頗具神秘色彩的環境氣氛。
在這富有詩情畫意的水鄉湖濱,一位年輕人,踏著月色,沐著涼風,急忙忙、興沖沖地走著。但是夜色暗淡,道路難辨,走著走著,突然路被隔斷了。“相尋路不通”,側面點出了菱湖之濱的特點:荷塘滿布,溝渠縱橫,到處有水網相隔。這個小伙子事先并未約會,只因情思驅使,突然想會見自己的戀人。一個“尋”字,傳出了其中消息,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正在焦急躊躇之際,優美動聽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側耳諦聽,仔細辨別是誰的歌聲。徹,本為不盡之意,這里用來形容菱歌的時斷時續,經久不息,同時也描摹出歌聲的清脆、響亮。姑娘們用歌聲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憧憬,讀者能從這歌聲中想象出那采菱姑娘天真活潑、嬌憨可愛的神情。
聽著聽著,小伙子又眉開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那不遠的荷塘中。“知”字十分傳神,不僅表現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悅的變化,而且點明小伙子對姑娘了解得非常透,甚至連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非常熟悉。讀者正可從其知之深推測其愛之切。
全詩在結構上符合起承轉合的特點。首句以“月暗送湖風”起興,開門見山,交代了事情的大致時間和起因。次句“承”,承接首句,陷入“相尋”卻“路不通”的窘境。三句“轉”,菱歌不停輟,反復吟唱,進而打破“相尋路不通”的僵局。末句“合”,合攏全詩,發現那人在荷塘邊,豁然開朗。
短短的一首抒情詩,能寫出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動,并有起伏、有波瀾,給人以層出不窮之感。若非巧思妙筆,匠心獨運,恐怕難以達到這樣的藝術境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
崔國輔,唐代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歷官山陰尉、許昌令、集賢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等職。天寶十一載(752),因受王鉷案牽連被貶為竟陵司馬。與陸鴻漸交往,品茶評水,一時傳為佳話。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一五、《唐才子傳》卷二。國輔詩以五絕著稱,深得南朝樂府民歌遺意。殷璠《河岳英靈集》云:“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
崔國輔。 崔國輔,唐代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歷官山陰尉、許昌令、集賢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等職。天寶十一載(752),因受王鉷案牽連被貶為竟陵司馬。與陸鴻漸交往,品茶評水,一時傳為佳話。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一五、《唐才子傳》卷二。國輔詩以五絕著稱,深得南朝樂府民歌遺意。殷璠《河岳英靈集》云:“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得江西報六言十首。宋代。劉克莊。 但見盈城盈野,誰能去食去兵。山東河北卷土,江右湖南失耕。
汴渠掛帆。宋代。劉攽。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彼船力有馀,我船力無幾。力薄日一舍,力壯日百里。遲速詎幾何,推分故爾耳。今晨東南風,帆席頻輕駛。舳艫密相銜,前后略相似。如將平不平,頗復令人喜。因之念時事,冥寞付天理。
觀道命錄有感。明代。蘇葵。 淫哇聲沸九韶寒,世道污隆用舍間。薄霧偶籠伊洛水,片云爭掩武夷山。千秋遺訓乾坤意,一代成功造化慳。不有上方三尺劍,付誰當日斬權奸。
蔎林勸予移居于杭雪舫檗齋二使君亦云然而甌亭和之獨堇浦有以知予之難于遷也。唐代。全祖望。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以茲幾躊踷,孤負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連劉諸高士,清風定有傳。重荷諸君意,為續城東緣。他時倘幾幸,得買陽羨田。不妨一歲中,來往三江間。所憂二使君,遠飛不我延。
貧甚戲作絕句八首 其六。宋代。陸游。 行遍天涯等斷蓬,作詩博得一生窮。可憐老境蕭蕭夢,常在荒山破驛中。
與孫文學廷璋并示孫上舍悅祖暨朱文學侗得三十一韻。清代。姚燮。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聞有弱冠弟,關覽凌群髦。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鄰郡面易謀,鄙愿胸久操。意外君能來,來適與我遭。炯炯秋虹姿,天云軒之高。我意頗自雄,為君嗒焉撓。應使大地春,黯色慚蓬蒿。抑我壯猶廢,畏廁后生豪。蕪陋膺濫名,詎能君識逃?矧得應與劉,左右森聯鑣。一席羅眾奇,誰復分鷸鷮?不知何善緣,投漆盡如膠。使我宛轉腸,轆轤等所勞。急敞庭東楹,拂拭檐蟏蛸。濯露江城嵐,合束孤篁梢。篁底三五鶯,靜翼糾纏牢。照以苔光澄,綺謝花云包。軋軋清語聲,冰繭空機繅。為呼灶下童,挈瓶沽鄰醪。真性挾與流,未容禁酕醄。我篋長物無,尚有鸊鵜刀。日夕愁露芒,至此更難韜。委蒙君等愛,幸弗譏狂騷。天壤萬路寬,勢獨窮吾曹。中原氣清曠,坐看諸君翱。弗忘禿羽鹙,伏病荊榛巢。杯酒屋漏中,誓已千秋要。千秋綿寸心,古哲通蘭虈。而況咫尺蹤,不隔山川遙。撤樽風雨來,入夜聞颾颾。浩歌君子行,壁影舒裳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