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朗讀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fēng)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diǎn)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譯文

    參星橫北斗轉(zhuǎn)已經(jīng)快到三更時分,雨綿綿風(fēng)不停老天爺也應(yīng)該放睛。

    云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diǎn)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

    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志,仿佛聽到了黃帝咸池優(yōu)美的樂聲。

    被貶南荒雖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這次遠(yuǎn)游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jīng)歷。

    注釋

    參(shēn)橫斗轉(zhuǎn):參星橫斜,北斗星轉(zhuǎn)向,說明時值夜深。參,斗,兩星宿名,皆屬二十八星宿。橫,轉(zhuǎn),指星座位置的移動。

    苦雨終風(fēng):久雨不停,終日刮大風(fēng)。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凈的。比喻自己本來清白,政亂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終會消散。

    魯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據(jù)《論語·公冶長》載,孔子曾說:“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樂聲:這里形容濤聲。也隱指老莊玄理。《莊子·天運(yùn)》中說,黃帝在洞庭湖邊演奏《咸池》樂曲,并借音樂說了一番玄理。軒轅,即黃帝。

    南荒:僻遠(yuǎn)荒涼的南方。恨:悔恨。

    茲游:這次海南游歷,實(shí)指貶謫海南。

    參考資料:

    1、趙彩娟,郁慧娟,溫斌.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補(bǔ)選: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14.05:第196頁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創(chuàng)作背景

      紹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親政,蔡京、章惇之流執(zhí)掌朝政,專整元祐舊臣;蘇軾更成了打擊迫害的主要對象,一貶再貶,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遠(yuǎn)放儋州,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還。這首詩,就是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自海南島返回時所作。

    參考資料:

    1、繆鉞,霍松林,周振甫等.宋詩鑒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503頁

      紀(jì)昀評此詩說:“前半純是比體。如此措辭,自無痕跡。”“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難不露痕跡。但這四句詩,卻是不露“比”的痕跡的。

      “參橫斗轉(zhuǎn)”,是夜間渡海時所見;“欲三更”,則是據(jù)此所作的判斷。曹植《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這說明“參橫斗轉(zhuǎn)”,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時的景象。而在海南,則與此不同,王文誥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時,則參已早見矣。”這句詩寫了景,更寫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過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難走。因此,這句詩調(diào)子明朗,可見當(dāng)時詩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還是“苦雨終風(fēng)”,一片漆黑。連綿不斷的雨叫“苦雨”,大風(fēng)叫“終風(fēng)”。這一句緊承上句而來。詩人在“苦雨終風(fēng)”的黑夜里不時仰首看天,終于看見了“參橫斗轉(zhuǎn)”,于是不勝驚喜地說:“苦雨終風(fēng)也解晴。”

      三、四兩句,就“晴”字作進(jìn)一步抒寫。“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風(fēng)恬雨霽,星月交輝,“海色”也是“澄清”的。這兩句,以“天容海色”對“云散月明”,仰觀俯察,形象生動,連貫而下,靈動流走。而且還用了句內(nèi)對:前句以“月明”對“云散”,后句以“海色”對“天容”。這四句詩,在結(jié)構(gòu)方面又有共同點(diǎn):短句分兩節(jié),先以四個字寫客觀景物,后以三個字表主觀抒情或評論。唐人佳句,多渾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則力求洗練與深折。從這四句詩,既可看出蘇軾詩的特點(diǎn),也可看出宋代詩的特點(diǎn)。

      三、四兩句看似寫景,而詩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議論。就客觀景物說,雨止風(fēng)息,云散月明,寫景如繪。就主觀情懷說,始而說“欲三更”,繼而說“也解晴”;然后又發(fā)一問:“云散月明”,還有“誰點(diǎn)綴”呢?又意味深長地說:“天容海色”,本來是“澄清”的。而這些抒情或評論,都緊扣客觀景物,貼切而自然。僅就這一點(diǎn)說,已經(jīng)是很有藝術(shù)魅力的好詩了。

      然而上乘之作,還應(yīng)有言外之意。三、四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語言明凈,不會讓讀者直接覺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細(xì)尋味,又“字字有來歷”。《晉書·謝重傳》載:謝重陪會稽王司馬道子夜坐,“于時月夜明凈,道子嘆以為佳。重率爾曰:‘意謂乃不如微云點(diǎn)綴。’道子戲曰:‘卿居心不凈,乃復(fù)強(qiáng)欲滓穢太清耶?’”(參看《世說新語·言語》)“云散月明誰點(diǎn)綴”一句中的“點(diǎn)綴”一詞,即來自謝重的議論和道子的戲語,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則與“月夜明凈,道子嘆以為佳”契合。這兩句詩,境界開闊,意蘊(yùn)深遠(yuǎn),已經(jīng)能給讀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啟迪;再和這個故事聯(lián)系起來,就更能讓人多一層聯(lián)想。王文誥就說:上句,“問章惇也”;下句,“公自謂也”。“問章惇”,意思是:你們那些“居心不凈”的小人掌權(quán),“滓穢太清”,弄得“苦雨終風(fēng)”,天下怨憤。如今“云散明月”,還有誰“點(diǎn)綴”呢?“公自謂”,意思是:章惇之流“點(diǎn)綴”太空的“微云”既已散盡,天下終于“澄清”,強(qiáng)加于他的誣蔑之詞也一掃而空。冤案一經(jīng)昭雪,他這個被陷害的好人就又恢復(fù)了“澄清”的本來面目。從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貼切就可以豐富詩的內(nèi)涵,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五、六兩句,轉(zhuǎn)入寫“海”。三、四句上下交錯,合用一個典故;這兩句則顯得有變化。“魯叟”指孔子。孔子是魯國人,所以陶淵明《飲酒詩》有“汲汲魯中叟”之句,稱他為魯國的老頭兒。孔子曾說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內(nèi)無法實(shí)行,坐上木筏子飄洋過海,也許能夠?qū)嵭邪桑√K軾也提出過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屢受打擊,最終被流放到海南島。在海南島,“飲食不具,藥石無有”,盡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傳播文化的工作;但作為“罪人”,是不可能談得上“行道”的。此時渡海北歸,回想多年來的苦難歷程,就發(fā)出了“空余魯叟乘桴意”的感慨。這句詩,用典相當(dāng)靈活。它包含的意思是:在內(nèi)地,他和孔子同樣是“道不行”。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卻沒去成;他雖然去了,并且在那里呆了好幾年,可是當(dāng)他離開那兒渡海北歸的時候,卻并沒有什么“行道”的實(shí)績值得他自慰,只不過空有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還留在胸中罷了。這句詩,由于巧妙地用了人所共知的典故,因而寥寥數(shù)字,就概括了曲折的事,抒發(fā)了復(fù)雜的情;而“乘桴”一詞,又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軒轅”即黃帝,黃帝奏樂,見《莊子·天運(yùn)》:“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蘇軾用這個典,以黃帝奏咸池之樂形容大海波濤之聲,與“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說“如聽軒轅奏樂聲”,卻說“粗識軒轅奏樂聲”,就又使人聯(lián)想到蘇軾的種種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動。就是說:那“軒轅奏樂聲”,他是領(lǐng)教過的;那“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卒聞之而惑”,他是親身經(jīng)歷、領(lǐng)會很深的。“粗識”的“粗”,不過是一種詼諧的說法,口里說“粗識”,其實(shí)是“熟識”。

      尾聯(lián)推開一步,收束全詩。“茲游”,直譯為現(xiàn)代漢語,就是“這次出游”或“這番游歷”,這首先是照應(yīng)詩題,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僅指這次渡海,還推而廣之,指自惠州貶儋縣的全過程。1094年(紹圣元年),蘇軾抵惠州貶所,不得簽書公事。他從1097年(紹圣四年)六月十一日與蘇轍訣別、登舟渡海,到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渡海北歸,在海南島渡過了三個年頭的流放生涯。這就是所謂“茲游”。下句的“茲游”與上句的“九死南荒”并不是互不相承的兩個概念,那“九死南荒”,即包含于“茲游”之中。不過“茲游”的內(nèi)容更大一些,它還包含此詩前六句所寫的一切。

      弄清了“茲游”的內(nèi)容及其與“九死南荒”的關(guān)系,就可品出尾聯(lián)的韻味。“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茲游奇絕冠平生”,看到了海內(nèi)看不到的“奇絕”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敵的迫害;他固然達(dá)觀,但也不可能毫無恨意。因此,“吾不恨”畢竟是詩的語言,不宜呆看。這句既含蓄,又幽默,對政敵的調(diào)侃之意,也見于言外。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朗讀
    ()

    猜你喜歡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彼船力有馀,我船力無幾。

    力薄日一舍,力壯日百里。遲速詎幾何,推分故爾耳。

    ()

    子夜清歌,隔簾疑在青天外。瓊簫玉管。莫把鶯喉礙。

    紗帽籠頭,卸卻殘妝戴。嬌羞壞。廣場無奈。初學(xué)男兒拜。

    ()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武,撫運(yùn)桓擾。功并敷土,道均汝墳。

    止戈曰武,經(jīng)緯稱文。鳥龍失紀(jì),云火代名。受終改物,作我宋京。

    ()

    妾心如鏡面,一規(guī)秋水清。

    郎心如鏡背,磨殺不分明。

    ()

    未了看山愿,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為友朋遲。

    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

    ()

    春光又是照蒼苔,幾度滄桑郁不開。舊雨無多成鬼錄,園林重振賴賢才。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久久电影网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欧美精品丝袜久久久中文字幕|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欧美成a人片免费看久久|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