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移家別湖上亭。唐代。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shù)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
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牽,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于平靜。
移家:搬家。
渾:全。
頻啼:連續(xù)鳴叫。
這首詩作于詩人搬家時,因?qū)示佑兄詈窀星椋y以割舍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移家別湖上亭
這首詩作于搬家時,抒寫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
詩人采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了這一童話般的意境。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戎昱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癡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fā)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
這首詩的用字,非常講究情味。用“系”字抒寫不忍離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又寫出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又符合春日和風拂拂的情景,表現(xiàn)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lián)想到離別的眼淚。這種擬人化的寫法也被后人廣泛采用。“啼”字既指黃鶯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也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辭別時離人傷心的啼哭。一個“啼”字,兼言情景兩面,而且體物傳神,似有無窮筆力,正是斫輪老手的高妙之處。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yīng)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jīng)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xiāng),在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xiàn)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zāi)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
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yīng)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jīng)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xiāng),在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xiàn)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zāi)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次游坡亭韻。明代。薛侃。 元氣周九垓,時闔亦時開。波光涵萬象,耀彼山之隈。俯視塵寰袖,高陟空中臺。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顏回。六經(jīng)失真詮,瓦缶時鳴雷。逐逐翳枝落,那將根本培。遙聆金石語,遐思真奇瑰。空山風月夜,悵望獨徘徊。飛云探天乙,鐵橋為君媒。漫爾羨坡老,乾坤亦殊才。冥坐俟東曉,身世忘堪哀。
向陽看未足。更露立闌干,日高人獨。江空佩鳴玉。問煙鬟霞臉,為誰膏沐。情間景淑。嫁東風、無媒自卜。鳳臺高,貪伴吹笙,驚下九天霜鵠。紅蹙。花開不到,杜老溪壯,已公茅屋。山城水國。歡易斷,夢難續(xù)。記年時馬上,人酣花醉,樂奏開元舊曲。夜歸來,駕錦漫天,絳紗萬燭。
瑞鶴仙·向陽看未足。宋代。劉瀾。 向陽看未足。更露立闌干,日高人獨。江空佩鳴玉。問煙鬟霞臉,為誰膏沐。情間景淑。嫁東風、無媒自卜。鳳臺高,貪伴吹笙,驚下九天霜鵠。紅蹙。花開不到,杜老溪壯,已公茅屋。山城水國。歡易斷,夢難續(xù)。記年時馬上,人酣花醉,樂奏開元舊曲。夜歸來,駕錦漫天,絳紗萬燭。
與仲安別后奉寄。宋代。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別,念與始謀乖。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我獨滯一方,后會良未諧。冬初風浪息,蛟龍深蟄雷。其如中原盜,所至尚揚埃。子行莫夷猶,恐致狼虎猜。胡人更遠適,畏死投煙霾。皇天久助順,似不及吾儕。獨以智力免,寧有此理哉。因書寄苦語,亦以謝不才。新春好天色,指望妖氛開。即當候歸艎,取酒尋尊罍。欣然得一笑,便足禳千災(zāi)。豫章百里遠,可以慰客懷。須君起我病,同上徐孺臺。
新秋雨霽宿王處士東郊。唐代。馬戴。 夕陽逢一雨,夜木洗清陰。露氣竹窗靜,秋光云月深。煎嘗靈藥味,話及故山心。得意兩不寐,微風生玉琴。
懷李聰巒隨宦新甫 其七。明代。申佳允。 一望云煙渺,蛩聲四壁秋。有懷頻問月,無興強登樓。水隔三秋恨,星分兩地愁。相思渾不寐,欲汎剡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