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波暖鴛鴦語,兩兩釣船歸極浦。蘆洲一夜風和雨,飛起淺沙翹雪鷺。
漁燈明遠渚,蘭棹今宵何處?羅袂從風輕舉,愁殺采蓮女!
應天長·平江波暖鴛鴦語。唐代。毛文錫。 平江波暖鴛鴦語,兩兩釣船歸極浦。蘆洲一夜風和雨,飛起淺沙翹雪鷺。漁燈明遠渚,蘭棹今宵何處?羅袂從風輕舉,愁殺采蓮女!
平靜的江波送來鴛鴦溫柔的戲語,三三兩兩的釣魚船向遠岸歸去。一夜風雨吹打得沙洲蘆花凋落,長頸的白鷺從淺淺的沙灘飛起。
漁火照亮遠處江中的小洲,你的船今宵將在何處歇息?江風吹動羅裙輕輕地飄舞,離別的愁愁殺江邊采蓮女。
極浦:目光望不到的水邊。
蘆洲:蘆葦洲。
翹雪鷺:高翹長頸的白鷺。
渚:水中小塊陸地。
蘭棹:蘭木做的槳,這里指離別的情人所乘的船。
羅袂:羅袖。從風:隨風。
詞寫別情,而沒有送別場面的描寫,也沒有情人離別時的軟語叮嚀,但卻把人們分離的情愫表現的深至感人。
開頭兩句,寫水滿波平而又溫暖融合,鴛鴦悠閑地戲游著,相對款款作語。傍晚時分,漁船成對地返回江邊洲渚之地。這是多么優美的景象,又是多么幽靜閑適的生活圖景。“蘆洲一夜風和雨,飛起淺沙翹雪鷺”。一夜風風雨雨,洲渚上的蘆葦搖晃傾斜,失去了他在平靜中的姿態;棲息于水清沙淺的灘頭上,穩愜舒適的白鷺,也因風雨的襲擊,翹起了頭,伸長了頸項,驚飛而散。
上闋,寫了兩種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情景。前幅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后幅則是不理想的生活現象。白鷺驚飛,具有象征意味,暗示出人世的悲歡離合。生活中聚少三多,別易會難。詞就這樣潛氣內轉,過度到下片抒寫別情。
過片先寫從行人的角度回頭顧望,只見停泊于極浦(遠渚)的漁船閃爍著耀眼的燈光,這使他想到,那里的主人或許在過著寧靜溫馨、賞心快意的生活。而作者卻在這風雨之夜,駕著一葉扁舟,離別親人,邁上了征程,不知今夜將漂泊到何處,棲止于何方。通過兩者在同一時間里生活情景的對比,表現了行人哀惋凄惻的別情.。“蘭棹今宵何處”一句,為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所本。柳詞長于鋪敘,層層渲染,寫得比較“放”、“露”,固屬名句;“毛詞簡直而情景俱足”,不同于柳詞,只是用筆一點,但主人公漂泊無依的寂寥落寞的景象,凄楚悲酸的情懷,也都深深地包蘊其中,亦很警策。
詞的最后兩句則轉筆寫送行者在他們分別時不勝其情,用以渲染行人的離情別緒。直到這里,“采蓮女”才出現,這表明詞里所寫的是一對情人的離別。但它是在描寫抒情中順筆點出,并未著力描寫,殊為省凈。“羅袂從風輕舉”,風吹起了她的衣袖,也吹亂了她的心,這一細節,將女子目送行人遠去,悲怨難禁的情態逼肖地表現出來。對抒寫行人的別情來說,“漁燈明遠渚”起相反相成的作用,這兩句則起相輔相成的作用。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對行人的情絲恨縷作了有力的烘托。
前人評毛詞“質直寡味”。此詞初看上去,兩句一幅畫面,一種情景,似乎各自獨立。其實,每一幅畫,每一種情景,都是緊扣別情的。有的寄寓著離人的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有的象征著勞燕分飛的驚恐凄楚;有的從相反的情形來反襯,也有的從相似的情形來烘托,感傷離別的宗旨得到了多層次,多側面的挖掘和表現,因而也就顯得較為深刻。可以說,這首詞在同類題材中,寫法卻有巧妙別致之處。
唐末五代時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烔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花間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
毛文錫。 唐末五代時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烔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花間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贈樂秀才匯川。清代。戴亨。 伊余削籍游京華,疇昔知交絕來往。踽踽孤蹤近十年,邂逅石閭非夢想。高才逸氣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賞。眉山即山相繼來,睥睨今古分雄長。三人磊落天下奇,世求一見恒難期。況與交游日把臂,此生此世誠一時。年來知己盡凋喪,詩文到處含酸悲。群鴟聚族爭腐鼠,安知溲渤潛蛟螭。一椽索處類屈蠖,誰復問字來卑棲。樂生青云客,慕我如饑渴。月明乘興叩荊扉,疑是山陰夜中雪。金尊綺饌玉作盤,邀我醉飽燈元節。愛我作大書,不惜絹素供涂污。愛我作長句,頻催屢促如追逋。自愧才同白頭豕,何能揚鬣傾江湖。感君意,為君謳。滔滔隴水去不休,各自南北東西流。紛紛草木無堅性,幾日飄蕩隨殘秋。與子共采明月珠,與子共寶荊山瑜。男兒立身貴不朽,莫教歲月空荒蕪。我今愿作他山石,攻金攻玉成璉瑚。君不見少年慷慨酣杯酌,移山倒海輕一諾。口血未乾盟已寒,星移雨散何澆薄。
春伯邸樓次韻十哥所題。宋代。韓淲。 樓陰入清湖,南風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定何許。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丹霞元旦。清代。成鷲。 天外三更來鶴神,老翁白發參差新。明知昨日有今日,同是一人非兩人。海印乍生虛室白,谷風不動明窗塵。興來策杖入云去,極目莽蒼何處春。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唐代。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觀懷素草書歌。唐代。貫休。 張顛顛后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譚經不說禪,筋力唯于草書朽。顛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鐵石畫兮墨須入,金尊竹葉數斗馀。半斜半傾山衲濕,醉來把筆獰如虎。粉壁素屏不問主,亂拏亂抹無規矩。羅剎石上坐伍子胥,蒯通八字立對漢高祖。勢崩騰兮不可止,天機暗轉鋒铓里。閃電光邊霹靂飛,古柏身中dg龍死。駭人心兮目眓瞁,頓人足兮神辟易。乍如沙場大戰后,斷槍橛箭皆狼藉。又似深山朽石上,古病松枝掛鐵錫。月兔筆,天灶墨,斜鑿黃金側銼玉,珊瑚枝長大束束。天馬驕獰不可勒,東卻西,南又北,倒又起,斷復續。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bf著棗木槊。懷素師,懷素師,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岳孕靈。固宜須冷笑逸少,爭得不心醉伯英。天臺古杉一千尺,崖崩劁折何崢嶸。或細微,仙衣半拆金線垂。或妍媚,桃花半紅公子醉。我恐山為墨兮磨海水,天與筆兮書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常恨與師不相識,一見此書空嘆息。伊昔張渭任華葉季良,數子贈歌豈虛飾,所不足者渾未曾道著其神力。石橋被燒燒,良玉土不蝕,錐畫沙兮印印泥。世人世人爭得測,知師雄名在世間,明月清風有何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