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有會(huì)而作

    有會(huì)而作朗讀

    舊谷既沒,新谷未登,頗為老農(nóng),而值年災(zāi),日月尚悠,為患未已。登歲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資,煙火裁通。旬日已來,始念饑乏,歲云夕矣,慨然永懷,今我不述,后生何聞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

    菽麥實(shí)所羨,孰敢慕甘肥。

    惄如亞九飯,當(dāng)暑厭寒衣。

    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來何足吝,徒?jīng)]空自遺。

    斯濫豈攸志,固窮夙所歸。

    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

    譯文

    舊年的谷子已經(jīng)吃完,新谷還沒有登場。我也算得上是一個(gè)老農(nóng),遇上了災(zāi)荒年景。來日正長,災(zāi)荒遠(yuǎn)未度過。一年的收成,既然已無指望,眼下早晚之餐僅能勉強(qiáng)維持不至斷炊。近十天來,才真正感到饑餓困乏。一年將盡,不禁慨然長嘆,寫下此詩以抒發(fā)懷抱。現(xiàn)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話說出來,后代子孫又怎么能知道呢?

    年少即逢家困乏,老來更貧常受饑。

    粗食淡飯?jiān)敢炎悖母移笄缶牢叮?/p>

    窮困僅次于子思,暑天已厭穿寒衣。

    一年歲月又將盡,何等辛酸又苦悲!

    施粥之人心善良,掩面之人非所宜。

    嗟來之食何足恨,白白餓死徒自棄。

    人窮斯濫非我愿,君子固窮是本志。

    饑餓貧窮又何妨,古來多有我先師。

    注釋

    未登:谷物沒登場,即尚未收割。

    頗為老農(nóng):做了很久的農(nóng)民。老農(nóng)是作者自稱。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務(wù)農(nóng)已久,一是指年歲既老。

    值年災(zāi):逢上一年之中的災(zāi)荒。

    日月尚悠:日子還很長。悠:久遠(yuǎn)。

    未已:不停,沒個(gè)完。

    登歲之功:一年的農(nóng)業(yè)收成。登歲:豐收之年。功:指農(nóng)業(yè)收成。

    希:希望,指望。

    朝夕所資:早晚的生活所需。朝夕:指每天,日常。資:資用,指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裁:同才。裁通:僅通。裁:同“才”,僅。這兩句是說:僅能維持生活,不至于斷炊。

    歲云夕矣:一年將盡。云:語助詞,無意義。夕:指年終。

    永懷:用詩歌來抒寫懷抱。永:通“詠”。

    述:陳述,抒寫。指作這首詩。后生:后代,子孫。這兩句是說:我不作詩把它記錄下來,后代怎么知道呢?

    弱年:即弱冠之年,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人,但體猶未壯,所以叫“弱冠”。這里指少年時(shí)期。家乏:家境貧困。更:經(jīng)歷。長饑:長久挨餓。這兩句是說:少年時(shí)期家境窮困,到了老年更加挨餓。

    菽(shū):豆類的總稱。甘肥:指精美的食品。這兩句是說:能吃上菽麥一類的飯就很滿足了,哪敢羨慕那些香甜美味呢?

    惄(nì)如:因饑餓而愁苦之狀。《詩經(jīng)·周南·汝墳》:“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毛傳:“惄,饑意也。調(diào),朝也。”鄭玄箋:“怒,思也,未見君子之時(shí),如朝饑之思食。”亞九飯:亞,次于。九飯:一個(gè)月吃九頓飯,指子思。《說苑·立節(jié)》說,子思住在衛(wèi)國時(shí),非常貧困,“三旬而九食”。這句是說,我饑餓窮愁,僅次于子思。

    當(dāng)暑厭寒衣:在暑天還穿著討厭的寒衣,謂貧窮而無夏衣更換。當(dāng):值。

    暮:指年終,一年將近。如何:奈何。這句是說對著辛苦和悲傷而無可如何。

    善:稱許,稱贊。粥者:施粥以賑濟(jì)饑民的人,這里指黔敖。《禮記·檀弓》:“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yáng)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蒙袂(mèi):用衣袖蒙住臉。袂:衣袖。

    嗟來:不禮貌的吆喝聲。吝:恨。徒?jīng)]:白白地餓死。遺:失,棄。以上四句稱許黔敖的善良本心,并為蒙袂者不食嗟來之食而婉惜,其實(shí)詩人自己也是不主張食嗟來之食的。蕭統(tǒng)《陶淵明傳》說淵明“躬耕自資遂報(bào)贏疾。江州刺史檀道濟(jì)往候之,僵臥瘠餒有日矣。道濟(jì)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jì)饋以粱肉,麾而去之。”陶淵明此詩“有會(huì)而作”,疑即有感于此而作。

    斯濫:為非作歹,指小人的行為。固窮:固守貧困,指君子的行為。《論語·衛(wèi)靈公》云:“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悠志:所愿。夙所歸:平素的志向所期望達(dá)到的。夙:舊。這兩句是說君子可以為保持節(jié)操而窮困,小人如窮困就會(huì)干出越軌之事。

    餒(něi):饑餓。在昔:過去。余多師:我有很多老師。指值得效法的先賢,如伯夷、叔齊、子思,以及不食嗟來之食的蒙袂饑者等。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81-184

    有會(huì)而作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陶淵明六十二歲。陶淵明晚年的生活日漸貧困,加之遇到災(zāi)荒,家中常常困乏,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程度,于是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81-184

    2、鐘元?jiǎng)P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570-572

      此詩題為“有會(huì)而作”,“會(huì)”即會(huì)意之會(huì),指有所感悟和領(lǐng)會(huì)。詩通篇直抒胸臆,寫其所感和所思,而把具體的事由放在序中作為背景交代。究其緣起,乃是值歲暮之際,新谷未收,又適逢災(zāi)年,糧食匱乏到了難以充饑的地步。這種困厄艱苦的境遇似毫無詩意可言,而詩人卻從中激揚(yáng)起對生命的執(zhí)著之情。詩的首二句,概括了自己貧寒的一生,“弱年”指青年時(shí)期,“家乏”是不甚寬裕的意思,“更長饑”就每況愈下,連起碼的生存條件也難乎為繼了。下面四句以自己的生活實(shí)感和體驗(yàn)把這種境遇具體化:“菽麥”兩句說只要有粗食充饑就已心滿意足,欲吃粱肉更簡直是非分之想了。“惄如”兩句極言饑寒之切,“惄如”,饑餓狀;“亞九飯”,或是“無惡飯”的訛誤,意謂饑餓時(shí)進(jìn)食無不覺得可口;“當(dāng)暑厭寒衣”則指缺衣少穿,故冬不足以御寒而夏又以為累贅。這幾句寫得惻惻動(dòng)人,非親身經(jīng)歷備嘗滋味者不能道。“歲月”兩句又一筆兜回,將辛酸凄苦而又無可奈何的悲涼心情和盤托出。這里說的“歲月暮”,既指臨近年末,又指老之將至。人生本來短暫,而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了此一生,怎不教人悲從中來!以上八句概括了物質(zhì)上極度匱乏的憂患人生,其中“孰敢慕甘肥”、“如何辛苦悲”兩句更是感慨系之,從而以為下文的張本。

      詩人并“不戚戚于貧賤”,面對人生的苦難,他反而更加珍視生命。詩人是從身、心兩個(gè)方面來把握生命的存在的。由“常善粥者心”至“徒?jīng)]空自遺”四句,是先從“身”方面說。詩人借著對一個(gè)故事的評(píng)說,弘揚(yáng)了富有哲學(xué)意味的“貴生”精神。這個(gè)故事見于《禮記·檀弓》,大意謂齊國饑荒之年,黔敖施粥于路,有饑者蒙袂而來,黔敖曰:“嗟,來食!”饑者因不食嗟來之食而死。詩人從重生的立場,肯定了施粥者的用心,而對蒙袂者的行為則持批評(píng)態(tài)度。這種貴生思想的淵源主要來自莊子。莊子主張“保身全生”,反對“危身?xiàng)壣匝澄铩保肚f子·駢姆》說:“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人的生命、天性既不應(yīng)為名利等外物所役使,那么為了區(qū)區(qū)一事的榮辱而輕易地舍生就死,就是不足取的。當(dāng)外界的險(xiǎn)惡環(huán)境使人淪于極其卑微可憐的地步時(shí),這種強(qiáng)調(diào)個(gè)體生命存在的貴生思想,未始不是弱者的一種精神支柱和自衛(wèi)武器。詩人為了與苦難抗衡而從中汲取了生存的勇氣,因此也是不無積極意義的。“斯濫豈攸志”以下四句,又是從“心”的方面說。詩人不僅重視生命的存活,而且更重視對生命意義的自覺把握。“斯濫”、“固窮”兩句,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詩人意謂在貧賤中有無操守,正涇謂分明地把生命的價(jià)值判然為二:君子高尚其志,安貧樂道,從而身處憂患之中,卻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小人心為物役,自甘沉淪,終于在隨波逐流中汩沒了自己的天性。詩人選擇了前者而否定了后者,并且以前賢作為師法的榜樣而自勉。最末的“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兩句,表現(xiàn)了主人公以固窮之志直面患難的堅(jiān)強(qiáng)決心。詩人從“貴生”、“守志”也即身心兩個(gè)方面領(lǐng)悟了生命的真諦,這就是此詩“有會(huì)”的主旨所在。陶淵明把莊子對生命的哲思和儒家的自強(qiáng)不息精神結(jié)合起來,從而表現(xiàn)了人的生命力的激揚(yáng),表現(xiàn)出歷劫不滅、睥睨憂患的內(nèi)在力量。現(xiàn)實(shí)的色調(diào)愈是灰暗和沉悶,其主體精神反而愈見活躍和高昂。陶淵明其人其詩之所以感召了無數(shù)后人的奧秘,其實(shí)就正在于此。

      全詩四句為一層次,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而句法縱收反正,夭如矯龍。第二層次述及何以卒歲,以之引導(dǎo)第三層次對不食“嗟來之食”的非議,反映了自己苦況深到近于欲乞的程度,然后是經(jīng)過深思的正面判定:斯濫為反,固窮為正。疑團(tuán)頓然冰釋,主題豁然鮮明。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hào)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朗讀
    ()

    猜你喜歡

    幽意值所適,冶游良未然。木末搖東風(fēng),溪水鳴濺濺。

    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愿安靜,逼抑成沸煎。

    ()

    初酒醒,乍衣單。褪著裙兒側(cè)著冠。門外小橋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殘。

    ()
    弘歷

    招提湖北角,閱武便曾過。碧篆消新火,青松拿老柯。

    客心惜頹廢,僧意冀檀那。欲擬從其愿,民財(cái)慮費(fèi)多。

    ()

    網(wǎng)小須頻撒,舟輕宜慢搖。水深行近岸,魚上晚乘潮。

    ()
    陳振家

    孤根懸繞托巖屏,寸土得生真福庭。未敢恃才輕命數(shù),豈將俗理詰蒼冥。

    溪山久處有清氣,人事多爭損性靈。自落天涯無掛礙,吟魂欲共遠(yuǎn)峰青。

    ()

    梅莟蒼香邊蹈雪來,杏花雨里帶春回。

    明朝解纜還千里,今日看花更一杯。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久久丫忘忧草产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9|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激情 |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 99久久精品影院老鸭窝|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www.久久精品|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婷婷|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婷婷国产麻豆91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