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傳來雞鳴,山村里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
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
竹溪:小溪旁長著翠竹。
婦姑:嫂嫂和小姑。
相喚:互相呼喚。
浴蠶:古時候將蠶種浸在鹽水中,用來選出優良的蠶種,成為浴蠶。
閑著:農人忙著干活,沒有人欣賞盛開的梔子花。
中庭:庭院中間。
梔子:常綠灌木,春夏開白花,很香。
詩人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了解人民疾苦。這首詩寫于王建游玩山村時所作,描繪了山村人民的生活。
參考資料:
1、陳蘭英,劉桂敏.夢緣詩詞曲 中學生詩詞鑒賞:氣象出版社,2005年:73
第一句中,“雨里雞鳴一兩家”。詩的開頭就大有山村風味。這首先與“雞鳴”有關,“雞鳴桑樹顛”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會誘得“雞鳴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壩,村落一般不會很小,一雞打鳴會引來群雞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點分散,即使成村,人戶也不會多。“雞鳴一兩家”,恰好寫出山村的特殊風味。
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橋斜”。如果說首句已顯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徑通幽的過程描寫,顯出山居的“深”來,并讓讀者隨詩句的向導,體驗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著斗折蛇行的小路一邊走,一邊聽那蕭蕭竹韻,潺潺溪聲,該有多稱心。不覺來到一座小橋跟前。這是木板搭成的“板橋”。山民尚簡,溪溝不大,原不必張揚,而從美的角度看,這一座板橋設在竹溪村路間,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橋,卻是天然和諧的景致。
第三句中,“雨過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詩人轉而寫到農事:“婦姑相喚浴蠶去”。“浴蠶”,指古時用鹽水選蠶種。據《周禮》“禁原蠶”注引《蠶書》:“蠶為龍精,月值大火(二月)則浴其種。”于此可見這是在仲春時分。在這淳樸的山村里,婦姑相喚而行,顯得多么親切,作為同一家庭的成員,關系多么和睦,她們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喚浴蠶”的時節,也必有“相喚牛耕”之事,只舉一端,不難概見其余。那優美的雨景中添一對“婦姑”,似比著一雙兄弟更有詩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閑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的農家氣氛表現得更加夠味。但詩人存心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下最后一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事實上就是沒有一個人“閑著”,但他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面落筆。用“閑”襯忙,通過梔子花之“閑”襯托人們都十分忙碌的情景.,興味尤饒。同時詩人做入“梔子花”,又豐富飽滿了詩意。雨浥梔子冉冉香,意象夠美的。此外,須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詩中向來用作愛之象征,故少女少婦很喜采擷這種素色的花朵。此詩寫梔子花無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農忙,似無關“同心”之意。但這恰從另一面說明,農忙時節沒有談情說愛的“閑”功夫,所以那花的這層意義便給忘記了。這含蓄不發的結尾,實在妙機橫溢,搖曳生姿。前人曾這樣來評論這首詩的末句:“心思之巧,詞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景象,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農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韻,皆蘊于一個“閑”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王建。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海子橋。明代。陳璉。 海子東頭海子橋,闌干幾曲琢瓊瑤。芰荷葉老香猶在,楊柳條長翠未消。公子錦衣金勒馬,佳人紅袖木蘭橈。太平風景今尤盛,滿耳歌聲雜鳳簫。
錢舜舉碩鼠圖。元代。鄧文原。 禾黍連云待歲功,爾曹竊食素餐同。平生貪黠終何用,看取人間五技窮。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宋代。劉克莊。 君子防微謹,嫌疑遠未然。從來納履處,不傍種瓜田。樊圃蕓初熟,耕畦瓞已綿。黃臺雖可摘,東郭未嘗穿。尾虎懲危道,揮蠅慕昔賢。浪云擇地蹈,濡血在山前。
春燈曲 其四。明代。王邦畿。 蘭叢翠疊氣氤氳,月相莊巖看未真。手里星星香線火,曾無分與飲煙人。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
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夏日沈石圃云靜野邢文臺陳仰坡夜宴石圃分韻二首 其二。明代。張子翼。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戲贈樂天、復言(此后三篇同韻)。唐代。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