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條最頂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綻放鮮紅的花萼。
澗口一片寂靜杳無人跡,紛紛揚揚獨自開了又落。
辛夷塢(wù):輞川地名,因盛產辛夷花而得名,今陜西省藍田縣內。塢:周圍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葉喬木。其花初出時尖如筆椎,故又稱木筆,因其初春開花,又名應春花?;ㄓ凶习锥?,大如蓮花。白色者名玉蘭。紫者六瓣,瓣短闊,其色與形似蓮花,蓮花亦稱芙蓉。辛夷花開在枝頭,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樹梢,枝頭。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與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狀物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開時托著花瓣。
澗(jiàn)戶:一說指澗邊人家;一說山澗兩崖相向,狀如門戶。
且:又。
參考資料:
1、黃念然.中國古典詩詞名篇選注集評: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8:168-169
2、陶文鵬.王維詩歌賞析.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137-138
3、劉麗君.唐詩三百首.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7:293
王維寫輞川詩時是在安史之亂以前。自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勢力上臺,朝政黑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王維雖然在朝,他傾向于張九齡的開明政治,對現實十分不滿而又無能為力,內心矛盾,產生退隱歸田的思想而又戀于祿位。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17-118
辛夷塢,藍田輞川(今陜西省藍田縣內)風景勝地,王維輞川別業(別墅)附近。塢,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塊地方。
這首《辛夷塢》是王維《輞川集》詩二十首之第十八首。這組詩全是五絕,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作者很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致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蹦灸?,指樹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類。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败饺鼗ā?,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時,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顏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輞川集》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為注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春天來到人間,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詩的后兩句寫花的“落”。這山中的紅萼,點綴著寂寞的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紛紛揚揚地向人間灑下片片落英,了結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
王維寫輞川詩時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亂以前。自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動勢力上臺,朝政黑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王維雖然在朝,他傾向于張九齡的開明政治,對現實十分不滿而又無能為力,內心矛盾,產生退隱歸田的思想而又戀于祿位。他于是先后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和輞川建立別墅,過著亦仕亦隱的生活。
輞川詩以田園山水為題材,描繪自然優美的景色,表現幽靜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如:“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華子岡》)。特別是緊接《辛夷塢》之后的《漆園》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就更為感傷了?!妒勒f新語》第二十八:“桓玄敗后,殷仲文還為大司馬咨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廳)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與眾在聽(廳),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復無生意’”。王維暗用此事,表達其政治上的苦悶和內心的矛盾。這首《辛夷塢》與《漆園》詩意互有聯系,它是以花在無人的山澗自開自落的可悲命運,寄托自己才能被壓抑埋沒的感傷情緒,有一定現實意義。全詩用比的手法,有優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宋人方回認為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極”,應在它的精巧寓意。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疊前韻 其二。明代。莊昶。 峽束蒹葭帶客舟,江涵星月傍人流。悲歌絕意關人世,縱飲無錢解杖頭。海角往來都此興,心端涬溟浪誰愁。不眠猶抱閒來膝,山狎浮云水狎鷗。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清代。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發變,漢南重到。無邊墜葉聲凄,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云寒、雁群都少。
八寶妝。清代。姚燮。 桃葉無家,楊花同命,一十六春如夢。漢碧紗欞煙蘚滿,抹上秋痕無縫。當年橫燭倚簫,咽露凄聲,能教抱柳纖蟬恐。不信弱蘭風悴,韶華虛哄。須為儷燕逑鶯,鬧紅劫苦,玉天行復驂鳳?;谌缭S、窄衫小鬢,竟遲誤、珍珠恩寵。漫魂望、家山一慟。斷蕪千里斜陽送。嘆阿母將歸,誰攜麥飯清明壟。
聞雁。唐代。王質。 我性愛風竹,歷耳如筦弦。兩日偶不聞,但見青摩煙。半夜意展轉,時聞雁翩翩。未能叫云月,而我獨不眠。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連。亦有鷗鷺棲,歷歷鳴更傳。為汝飲一杯,問汝以一言。不居蘆葦中,乃巢蒼翠巔。蕭蕭西風多,一等菰蒲寒。遠來有相伴,汝等豈不賢。不覺點急急,難通意惓惓。振翼忽飛去,江湖水連天。
贈別林宮贊咨伯 其二。明代。區大相。 秋山何蒼蒼,四顧盡蕭索。臨水送將歸,離心對搖落。搖落難為歡,芳游宛如昨。時菊掇紫莖,霜筠飄素籜。去雁影離離,輕煙生漠漠。歸驂陌上轉,別詞酒間作。未酬匡世志,共想還山樂。我懷良不虛,君情豈有托。何以贈前期,功名在麟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