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靨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與。自識伊來,便好看承,會得妖嬈心素。臨歧再約同歡,定是都把、平生相許。又恐恩情,易破難成,未免千般思慮。
近日書來,寒暄而已,苦沒忉忉言語。便認得、聽人教當,擬把前言輕負。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擊梧桐·香靨深深。宋代。柳永。 香靨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與。自識伊來,便好看承,會得妖嬈心素。臨歧再約同歡,定是都把、平生相許。又恐恩情,易破難成,未免千般思慮。近日書來,寒暄而已,苦沒忉忉言語。便認得、聽人教當,擬把前言輕負。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清香的臉蛋有深深的酒窩,姿態(tài)嫵媚動人,這特殊容顏和高雅氣質(zhì)仿佛是老天賜予的。自認識她以來,得她殷勤看顧,也了解到她的情愫芳心。想在分別之時再約她一起歡聚,那么,我們肯定都會像戀人一樣互許平生。可我又害怕恩情破碎容易,成全卻很難,不由得思緒萬千。
最近她寫給我的信中,只是寒暄幾句,沒有那種絮絮叨叨親切的言語。于是便想到了,她準是聽了別人的教唆,想把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辜負。聽說在蘭臺公子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著賦。試問,我們的愛情本當像楚王和巫山神女那樣朝云暮雨,相愛相歡,可行云將往何處去呢?
擊梧桐:詞牌名,柳永所作此詞為雙調(diào)一百八字,見《樂章集》,注“中呂調(diào)”。前段十句四仄韻,后段九句四仄韻。
靨(yè):酒窩。
雅格:典雅格致。天與:天生的。
好看承:好好看待,小心護持。
妖嬈:嬌艷美好。
臨歧:當歧路而分手時。
忉忉(dāo dāo):絮絮叨叨,指那些親昵的話語。
認得、聽人教當:皆是使人認為的意思。
見說:聽說。蘭臺宋玉:宋玉《風賦》:“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官,宋玉、景差侍。”后人遂把“蘭臺”和宋玉連稱,或稱宋玉為“蘭臺公子”。
試與問:試問。此下二句用《高唐賦》典,巫山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后人便將“朝朝暮暮”形容愛人之間的感情極好,朝夕不離,猶云:本當朝朝暮暮相守,可你將往何處去呢?對對方的疏離表達怨望之情。
參考資料:
1、袁行霈.《柳永詞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3月:第136頁
據(jù)南宋初年楊湜的《古今詞話》記載,柳永曾在江淮愛上一個官妓,臨別時相約再見。及柳永來到京師,日久未回,官妓有他心。柳永聞言傷感,遂作此詞,并托人寄與官妓。
參考資料:
1、袁行霈.《柳永詞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3月:第136頁
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了詞人與一位風塵女子的感情經(jīng)歷。該詞對怨情的抒發(fā),不像唐人的閨怨詩那樣,往往只寫一點、一面或一個瞬間。《擊梧桐》反映的是從相知到分離,再到相思的全過程,具有較強的敘事性。
此詞上片,回憶過去的相知和別離。首三句是詞人見到這位女子時的情景,“香靨深深”,涂抹了香粉的臉蛋上有一對深深的酒窩;“姿姿媚媚”,姿容足以媚悅于人;“雅格奇容天與”,格調(diào)、容貌出眾,是天所給予的,可見詞人對于她是一見鐘情。“自識伊來”三句,是對過去相知相愛的甜蜜的回憶,洋溢著幸福感。先概括地說,從一開始認識,便蒙她很好地照顧自己,然后著重地指出最突岀之點:“會得妖嬈心素”,理解得了她一片嬌媚的內(nèi)心情愫。俗話說:千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而她的這片心意使他念念不忘。
“臨歧再約同歡”兩句,是對過去分別時的回憶。當時的依戀之情,躍然紙上,充分地表現(xiàn)那對未來的美好的希望。在那岔道上,一對情侶時而淚眼相看,時而破涕為笑,時而海誓山盟。“又恐恩情”三句,是新別后的擔憂,因為在煙花路上,誰能保證她的“同歡”之約、“相許”之言,不會一走了之?所以,詞人對別時“再約同歡”的美夢,會產(chǎn)生“易破難成”的“千般思慮”。在這思慮當中,包含很多惆悵與忐忑。
下片,抒寫現(xiàn)在的怨恨和相思。首三句,表現(xiàn)得到戀人書信后的不滿。一對情侶,如果是真心相愛的話,她分離后應該是非常痛苦,非常憂傷的,然而來信中只是冷淡地寒暄幾句,沒有那種綿綿關切的言語,使得詞人心底的期盼落空,轉(zhuǎn)而胡思亂想,“便認得、聽人教當”,腦海中出現(xiàn)了這幅場景,被別人教唆,想把曾經(jīng)的誓言都辜負,這反映了他的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最后一句引用宋玉《高唐賦》中楚王和巫山神女的典故,詞人希望他的愛情也同《高唐賦》里的那樣,但現(xiàn)實生活中那位“行云”,她的行蹤飄忽不定無法尋覓。
全詞以委婉的手法,將詞人從相見、相知、相愛到離別的感情經(jīng)歷娓娓訴說,句句滿含著對戀人的深情,也體現(xiàn)了他因用情產(chǎn)生對戀人變心的猜測與怨意。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秋暑登道風山應群諒浩斌之約也。。傅子馀。 赤日杲杲行方中,須臾大火燒長空。海涯七月天如沸,獨有此地神所鐘。二子高步將誰同,四山歷歷無奇峰。乃從高處望鄉(xiāng)國,亦思絕頂摩神宮。神之宮兮在何許,神之靈兮浩浩而無窮。入門陡覺殿宇崇,一亭軒敞懸洪鐘。一洞狹窄如樊籠,信由人力非天工。孤賞亦有槐與松,滌除炎熱生清風。我欲下山將何從。
游五渡谷。元代。劉昂霄。 南山如碧環(huán),缺處蒼崖開。當年造物手,辦此何神哉。睥睨倚天壁,千古封莓苔。源源萬斛泉,飛出重山來。白龍三百丈,行處鳴春雷。巨石若棟宇,磊砢相推排。跳波與濺沫,馀怒猶喧豗。我來值杪秋,萬壑風聲哀。黃花雜紅樹,錦繡紛巖隈。奇勝夙所貪,欲去仍裴佪。題詩還自笑,愧我非仙材。
靜樂。元代。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傷烏營冢日,吊鶴造廬時。霜露增新感,煙霞遂宿期。閉門春事去,隱幾午陰移。未墜青云志,仍工白雪詞。每憐司馬病,深忝叔牙知。慚愧無佳句,緘題慰孝思。
宮詞四首。宋代。劉克莊。 出海新蟾玉半鉤,風翻荷蕩起棲鷗。女郎定有穿針約,偷看明河記立秋。
園中賞梅。宋代。陸游。 行遍茫茫禹畫州,尋梅到處得閑游。春前春後百回醉,江北江南千里愁。未愛繁枝壓紗帽,最憐亂點糝貉裘。一寒可賀君知否,又得幽香數(shù)日留。
贛州豐樂長老惠宣寫予真戲贊時年七十三。宋代。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臺,鼎立三禪屢往來。豪氣雖存誰復識,形容變盡鬢皚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