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到陽關第四聲。香帶輕分。羅帶輕分。杏花時節(jié)雨紛紛。山繞孤村。水繞孤村。
更沒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滿,空有啼痕。一般離思兩銷魂。馬上黃昏。樓上黃昏。
一剪梅·唱到陽關第四聲。宋代。劉仙倫。 唱到陽關第四聲。香帶輕分。羅帶輕分。杏花時節(jié)雨紛紛。山繞孤村。水繞孤村。更沒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滿,空有啼痕。一般離思兩銷魂。馬上黃昏。樓上黃昏。
起筆寫“唱到陽關第四聲”,即唱到“勸君更盡一杯酒”既沒有寫情,也沒有寫景,而情與景近在眼前:景是離別之景,情是傷離別之情。沒有直接寫出,卻讓人接下來就有一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愁別緒。“羅帶”本指絲織的衣帶,在此則指將要遠行之人,“香帶”指送行的女子。“香”字寫出了女子衣衫的特點,也讓人想到的女子溫婉賢淑。二人即將分離,“輕”字寫出了雙方復雜的心理,仿佛不敢又不忍觸碰別離這一話題,然而啟程的時間卻已經到了。“杏花時節(jié)雨紛紛”點明了時間為春天,天還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讓人想到那首“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現(xiàn)在同樣的季節(jié),同樣的天氣,游子也將成為那路上的行人,孤獨,落寞,傷感。兩人相別在山水環(huán)繞的孤村。
“更無心情共酒尊”承接的是上片首句“唱到陽關第四聲”本來就很傷心,一曲到此,更沒有心情喝送別的酒。舉起酒杯,淚濕兩行,卻怎么也不忍心喝,就好像不喝這杯酒就不必分離。灑滿香的了衣衫只留下哭過的痕跡。“空”字寫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除了眼淚不知道還能做什么。“一般離思兩銷魂”離別這件事卻弄得兩下黯然銷魂。黃昏時分,游子在馬上想著她,而她也在樓上想著他,同一時間,相隔兩地,卻都在想著對方。從相思的雙方兩處著筆,這可謂是“離愁漸遠濺無窮”
全詞都在用兩個人的視角來寫,兩相對比,兩相映襯,既寫出了難舍難分之意,又寫出了無可奈何之情。
劉仙倫。 劉仙倫(生卒年不詳)一名儗,字叔儗,號招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與劉過齊名,稱為“廬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為《招山樂章》一卷。
新編系列劇《天龍八部》 其二。。楊啟宇。 曾歌明月照邊關,換羽移宮玉樹殘。落魄姮娥奔大款,贏虧消息問涼蟾。
種竹月馀稍覺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韻慰之 其一。明代。王紱。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慶春澤 浴南溫湯。近現(xiàn)代。邵祖平。 乾軸流膏,陽和熾炭,玉池終日常盈。蒸燠爞爞蘊隆,紅霧吹冥。掛冠解帶欣浮拍,融熱浪,肌緩骸輕。洗連朝馬殆車煩,毛發(fā)俱清。人間尚有鴛鴦病,看雙攜過浴,搖蕩春星。助憶黃山仙湯,桃?guī)X渟泓,出山何事心消冷,怕橫流,卷盡孤馨。換幘臨風,自縱長謠,自濯長纓。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元代。丁鶴年。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何處晚來成誤認,風簾竹影月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