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占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生塵步??諔浫缁烧Z。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卜算子·天生百種愁。宋代。徐俯。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占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生塵步??諔浫缁烧Z。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天生百種愁”,詞一開頭,就將胸中萬斛愁情,噴薄而出,這也是和花間委婉含蓄的抒情風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會掛斜陽樹呢?這句看似無理的話,實際上表達的是一種趨近極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對靜止,沒有強烈的動詞,寫的是所思之人遠山外,詞人舉目遠望,唯見斜陽照處,煙霧迷茫,綠樹青山,好似披掛著滿樹愁緒。詞人觸景生情,于是就產生這種形似無理、實卻情深的語言。
“綠葉”二句承上語意,描寫詞人所見景物:樹上綠葉,樹下芳草,還有那飛舞其間的啼鶯,都是當時的景致。由于詞發端情緒激越,至此則略一頓挫,節奏上趨于舒緩和平穩。就詞意而言,說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觀樹,遂覺滿樹愁情,而今冷靜觀察,才知樹自為樹,人自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極妙。綠樹芳草,欣欣向榮;黃鶯當春,自鳴得意,與人邈不相涉,唯達其理者體其情也。這里雖宕開一筆,但卻使詞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開始具體寫所愁的內容:“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睆倪@兩句看,主人公懷念的是一位絕色佳人。此詞,由于筆墨有限,不能對佳人之美作細致的描繪,往往只是揀最傳神的地方點染幾筆;這位佳人輕盈的步履、美妙的聲音,一直縈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疊疊的山巒所遮斷,佳人億而不見,便產生難以排解的愁怨。這兩句既與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結尾二句,為實寫。
結尾兩句“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是用借喻手法來寫愁。徐俯這里是說,愁自外面向主體襲來,要借客體的力量把它擋住。他用山來構成重重疊疊的屏障,企圖阻擋憂愁的侵襲;然而仍然阻擋不住,則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來路為何和山有關,蓋因所思之人斜陽外、山那邊,這里是照應開頭。起首以樹比愁,結尾以山遮愁,前后照應,渾然一體。這個借喻新奇工巧,歷來為人所稱道。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員,江西派著名詩人之一。字師川,自號東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寧(江西修水縣)人,后遷居德興天門村。徐禧之子,黃庭堅之甥。因父死于國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諫議大夫。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三年,遷翰林學士,擢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官至參知政事。后以事提舉洞霄宮。工詩詞,著有《東湖集》,不傳。 ...
徐俯。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員,江西派著名詩人之一。字師川,自號東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寧(江西修水縣)人,后遷居德興天門村。徐禧之子,黃庭堅之甥。因父死于國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諫議大夫。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三年,遷翰林學士,擢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官至參知政事。后以事提舉洞霄宮。工詩詞,著有《東湖集》,不傳。
次韻晚入五華寺。明代。胡粹中。 向晚尋幽寺,明霞飛遠林。四山新雨歇,一徑綠苔深。松老齊僧臘,泉鳴和梵音。階前兩馴鹿,去住識禪心。
送耕甫弟赴補。宋代。杜范。 所性常存存,危者惟人心。子才秀吾宗,一歕凡馬喑??】炜忠柞辏斘疠p千金。賢關集多士,轡策方骎骎。功名亦漫爾,培護在資深。我嘗評京華,真是穢濁林。繩約稍自寬,一縱不可尋。蚤夜貪倚門,翼翼如有臨。亟歸慰慈抱,毋浪花邊吟。
與仲安別后奉寄。宋代。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別,念與始謀乖。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我獨滯一方,后會良未諧。冬初風浪息,蛟龍深蟄雷。其如中原盜,所至尚揚埃。子行莫夷猶,恐致狼虎猜。胡人更遠適,畏死投煙霾。皇天久助順,似不及吾儕。獨以智力免,寧有此理哉。因書寄苦語,亦以謝不才。新春好天色,指望妖氛開。即當候歸艎,取酒尋尊罍。欣然得一笑,便足禳千災。豫章百里遠,可以慰客懷。須君起我病,同上徐孺臺。
和徐天泉劉完庵同過沈石田友竹居韻。。史鑒。 去湖三里近,種竹萬竿馀。徑轉通幽處,朋來問索居。散金時買畫,補屋為藏書。千古王摩詰,輞川應不如。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明代。蘇葵。 強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擲地,如今慚我釜鳴雷。驅馳莫管青山訝,凋瘵真煩赤手培。王道本來嫌掊尅,曾將阡陌咎誰開。
取道長河進宮齋戒即目有懷點筆成什 其四。。弘歷。 必告慈寧曉問安,延緣桂棹溯游瀾。黍芃麥秀香風里,縹緲西池直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