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爐火照徹天地,紫煙中紅星亂閃。
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秋浦:縣名,唐時先屬宣州,后屬池州,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秋浦因流經(jīng)縣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爐火:唐代,秋浦乃產(chǎn)銅之地。此指煉銅之爐火
赧郎:紅臉漢。此指煉銅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臉紅,此指臉被爐火所映紅。
明嘉靖、萬歷等《池州府志》、《貴池縣志》記載了李白游秋浦的過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時寫下的代表作,組詩的寫作時間約在唐天寶八年至十四年(749~755)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間。一說此詩大約天寶十二年(753年)。
參考資料:
1、朱文根.池州地方志記載了李白與《秋浦歌》[J].中國地方志,2011,04.
在這首詩里,詩人飽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勞動者的頌歌,這在唐詩中是不多見的,因而彌足珍貴。
爐火,舊注有的解釋為煉丹之火,有的說是漁人之火,這些說法都不妥當。清人王琦認為是冶鑄之火,這個看法得到普遍的認同。因為據(jù)《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多礦,尤產(chǎn)銀產(chǎn)銅。冶煉之爐火,紅光沖天,故能照耀天地。紫煙獨具色彩的美感。李白喜用此詞。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煙去”,“素手掏青靄,羅衣曳紫煙”,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等等。前二例的“紫煙”,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謂紫氣祥云。后一類則是自然景象。本詩的“紫煙”句,則是對爐火的紅星在紫色煙霧四射飛進的描寫。用“紫煙”而不用“濃煙”,既淡化了冶鑄工匠的艱辛,給這種勞動場景賦予了一層美麗多姿的色彩,又體現(xiàn)了詩人對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詞,舊時有人認為這是吳語,是“歌者助語之詞”,即是象聲詞,是工匠們歌唱的某一音節(jié)。此說難以確證。赧,本指羞紅的臉色,郎是對男子的尊稱。“赧”此處引申為“紅”義,“赧郎”指被熊熊爐火照紅的冶煉工匠。這種解釋是通達的。工匠們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著,喊著嘹亮的號子,唱著粗獷的山歌,歌聲在寒夜傳得很遠很遠,在河面上飄飛,在山谷里回蕩,不但使曠野的氛圍變得熱烈,也驅(qū)走了他們自身的疲乏和勞頓,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長了。
全詩只有二十個字,但傳神寫照,將冶煉工匠的生活與形象刻劃得維妙維肖,動人心弦,詩人對冶煉工人的敬愛與頌揚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爐火照天地”,通過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冶鑄工場的熱烈氣氛,給全詩定下了熱烈歡快的基調(diào)。從畫面上看,形成一個亮點,處于中心位置。這映照天地的爐火,既是工人們勞動的反映,也和他們豪邁爽朗的心情相映襯。“紅星”一句則是對上句的補足,從細節(jié)對爐火進行刻畫。著重從色調(diào)的紅與紫的對比、星與煙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而一個“亂”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將火花四濺,紫煙升騰的冶煉場面再現(xiàn)出來。以如此十字便準確生動地概括出一個熱烈喧騰、生機勃勃的場景,不能不嘆服詩人的如椽大筆。最后二句,順勢進入對人的描寫。先用“明月夜”照應(yīng)上文的“爐火”,寫工匠們深夜勞作的艱辛。農(nóng)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煉工人們卻不能如此運作。鐵水未化,便不能下崗,夜以繼日才是他們的特點,這不經(jīng)意的一句,恰到好處地寫出了他們與農(nóng)民的生活規(guī)律及勞動方式的差異來。盡管如此,工人們還是喜歡自己的職業(yè)的,當鐵水出爐之時,他們會為自己的杰作而自豪,而歌唱。那聲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們此刻心境的最好說明。這就把勞動者勤勞善良的性格特征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題楊山人隱居。明代。黎民表。 紫邏云林僻,青溪徑路斜。應(yīng)憐招隱地,況復(fù)草玄家。藤古蟠幽石,松寒落細花。山窗開罨畫,天井上煙霞。宅勝棲心遠,憑高屬興賒。圖書淹日月,芝術(shù)共年華。雛鳳飛將奮,冥鴻跡漸遐。浮榮真夢幻,悔不學(xué)丹砂。
題皇雩山圖。。宋孝宗。 仙鵝飛去是何年,靈跡猶存古嶺邊。藤老龍蟠疑護法,山幽禽語是逃禪。水攀古木身忘倦,口吸香泉骨欲仙。鄰叟不知唐世遠,猶言謝母舊因緣。
李夫人歌。明代。王世貞。 人耶仙耶,宛然而來者,疇為汝之權(quán)耶。仙耶人耶,翩然而去者,疇為汝之身耶。
蔎林勸予移居于杭雪舫檗齋二使君亦云然而甌亭和之獨堇浦有以知予之難于遷也。唐代。全祖望。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以茲幾躊踷,孤負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連劉諸高士,清風定有傳。重荷諸君意,為續(xù)城東緣。他時倘幾幸,得買陽羨田。不妨一歲中,來往三江間。所憂二使君,遠飛不我延。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應(yīng)天長 訪板橋舊院遺址。用康伯可韻。近現(xiàn)代。周岸登。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幽討向何處。種菜編籬,花鳥竟誰主。呼起澹心難寫,孤悰寄毫素。留靈瑣,邀夢雨。對逝水、曼吟千度。蘸金粉、與畫前朝,亂絲成縷。
送李司訓(xùn)之乾州。明代。傅圭。 案牘勞終日,何如此職清。坐談惟往圣,環(huán)立有書生。棘院頻抽句,賢關(guān)久擅名。盡心期報國,端不負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