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莫誰家子,來感長安秋。
壯年抱羈恨,夢泣生白頭。
瘦馬秣敗草,雨沫飄寒溝。
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簽籌。
家山遠千里,云腳天東頭。
憂眠枕劍匣,客帳夢封侯。
崇義里滯雨。唐代。李賀。 落莫誰家子,來感長安秋。壯年抱羈恨,夢泣生白頭。瘦馬秣敗草,雨沫飄寒溝。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簽籌。家山遠千里,云腳天東頭。憂眠枕劍匣,客帳夢封侯。
是誰家男兒流落在京城,無依無靠,獨對寂寞的寒秋?
青壯之年長抱著羈恨,夢中悲泣,只換得白發滿頭。
像一匹干瘦的馬,以敗草為食,冷雨蕭蕭,水沫漂浮在寒溝。
貢院的舊簾遙看黯然,透過雨幕,聽得見更聲幽幽。
家山啊,遠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邊,那云腳的東頭。
滿懷憂愁,枕著劍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許這夢中得酬。
崇義里:長安街坊名。宋敏求《長安志》:“朱雀街第二街,有九坊,崇義里其一。”
落莫:落魄潦倒。
秣(mò):飼養。
南宮:尚書省,此詩專指尚書省中主管官員選授的吏部。崇義里離尚書省很遠,無法目及,此乃隱喻有司昏庸。
濕景:雨影。簽籌:古代報時用的竹籌。這句意謂只聽到敲更聲從雨影中傳來。
天東頭:長吉家在洛陽福昌縣,在長安之東。
客帳:他鄉的住處。這里指崇義里。封侯:投筆從戎,立功以封侯,《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
參考資料:
1、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07-108
2、滕學欽.李賀詩歌全集簡疏 今譯:中國書店,2010:156
崇義里是詩人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時的居處,此詩作于元和四年(809)秋,當是詩人在長安任職時寫成的。詩人來長安應試在元和二年冬,三年春,“應試不售”后立即返回昌谷,不可能客館滯雨懷憂,來感受長安的秋意。
參考資料:
1、吳企明.李賀集:鳳凰出版社,2007:102
詩人李賀抱著滿腔熱忱來到長安,冀望通過“蔭子得官”的途徑,求得一官半職,實現其濟民報國的人生抱負。而現實生活對他的回報卻是無情的,奉禮郎官職卑微,受盡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的冷遇和排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憤,時時襲來心頭。在蕭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滯留館舍,觸景生情,憑借詩句抒發郁結于心頭的憂憤。詩的首句用“誰家子”唱發,“仿佛自問,極憤郁之致”(葉蔥奇《李賀詩集注》)。詩人來到長安,感受到秋意的蕭瑟,更感受到“落莫”與“牢落”,壯年懷著羈居他鄉的怨恨,夢見自己白發滿頭,暗自悲泣。“瘦馬”以下四句,從直接抒情轉入即景描寫,詩人所騎的瘦馬,喂飼劣等草料,雨沫飄零在寒溝里;遙望南宮,古簾下一片昏暗,只聽到更籌聲從雨中傳來。筆觸細致的景物描寫,緊緊扣住“滯雨”的題意行筆,既能表現詩人貧困、飄零的景況,又能暗喻吏部官員的昏庸,著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后四句,詩人馳騁想象,一會兒想歸回故鄉。家鄉遠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腳下,一會兒又想到投筆從戎,立功封侯。詩人不甘心沉淪下僚,不滿于現狀,亟想擺脫困境,徘徊于進退、窮通之間。
全詩基調極為低沉憂郁,結尾突然振起一筆,寫出“客帳夢封侯”的詩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寬慰之語。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王爺廟次韻黃山谷登快閣。清代。陳忠平。 幾度登臨約未成,偶從雨隙得微晴。煙光色散諸般幻,水鏡天開一線明。香火終年車絡繹,沙丘亙古棘縱橫。我來不為前途卜,但與閒鷗有舊盟。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六。宋代。釋祖欽。 禪,樹止叫喧喧。道,門前風浩浩。冷地思量真可笑。笑什么,等閑拾得一顆蘇州梨,看來卻是青州棗。
次韻題計宗道覲親卷。明代。謝廷柱。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待夢周皇。
山間 其二。清代。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禪。不遂清時適,聊耽野趣偏。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御園初夏 其四。。弘歷。 老翁犁把耕新潤,弱婦筐鉤伐遠揚。常在豳風圖畫里,那能辛苦忘農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