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護月,未放滿朱扉。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秋意濃,閑佇立,庭柯影里。好風(fēng)襟袖先知。
夜何其。江南路繞重山,心知漫與前期。奈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舊日書辭猶在紙。雁信絕,清宵夢又稀。
四園竹·浮云護月。宋代。周邦彥。 浮云護月,未放滿朱扉。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秋意濃,閑佇立,庭柯影里。好風(fēng)襟袖先知。夜何其。江南路繞重山,心知漫與前期。奈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舊日書辭猶在紙。雁信絕,清宵夢又稀。
輕輕將月亮遮住,浮云似有意憐惜明月,不讓她的光輝全部灑滿朱扉。暗壁、破窗,鼠搖、螢度,螢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書幃。主人公在幽寂的、靜得怕人的室內(nèi)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樹陰,忽覺襟袖之間一陣好風(fēng)吹來,當(dāng)此深秋,獨自悄立閑庭。
夜已經(jīng)是什么時候了呢?伊人在江南,想去尋找呢,當(dāng)初曾和她預(yù)約重逢日期,現(xiàn)在由于歲月推移,人事變化,恐怕已難于實現(xiàn)了。無奈,想到現(xiàn)在要是能和她再通書信的話,那雖不能見面,也可魚來雁往,互訴相思,也是一種安慰。然而魚沉雁杳,連做夢夢到相逢也越來越少。
浮云護月:指月亮被薄云遮蓋。杜甫《季秋蘇五弟纓江夜宴》詩:“明月生長好,浮云薄漸遮。”
朱扉(fēi):紅漆的門。
鼠搖暗壁:老鼠在壁角暗處恣意活動。這是化用王安石《登寶公塔》詩:“鼠搖岑寂聲隨起”和崔涂《秋夕與王處士話別》詩:“蟲聲移暗壁,月色懂寒條。” [3] ④“螢度”二句:化用唐僧齊己《螢》詩:“透窗穿竹住還移……夜深飛過讀書幃。”
庭柯:庭院里的樹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眄庭柯以怡顏。”
“好風(fēng)”句:化用杜牧《秋思》詩:“微雨池塘見,好風(fēng)襟袖知。”
夜何其:夜深已是什么時候?語本:《詩經(jīng)·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漫:枉然,徒然。指心中已不存希望。前期:早先的期約。
奈:無奈。
“腸斷”二句:化用唐楊巨源《崔娘》詩:“風(fēng)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蕭娘,這里代指作者所愛的美人。
雁信絕:書信斷絕。古有鴻雁傳書的傳說。
參考資料:
1、夏承燾 .《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未知:第110頁
2、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第117頁
此詞創(chuàng)作于元祐二年至紹圣四年之間,當(dāng)時周邦彥再旅汴京之時所作,這也是一首抒寫羈旅哀愁的詞。
參考資料:
1、夏承燾 .《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未知:第110頁
2、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第117頁
“浮云護月,未放滿朱扉。”描寫秋夜景色。化用杜甫詩:“明月生長好,浮云薄漸遮。”(《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以點明秋夜。作者翻出新意,說“浮云”為了“護月”,輕輕將月亮遮住,浮云似有意憐惜明月,不讓她的光輝全部灑滿朱扉。這一層朦朧黯淡的景色與詞中主人公懷人傷感的心情是一致的。
“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兩句對仗,上句是耳聞之聲,下句是目睹之景,暗壁、破窗,一派貧居陋巷的潦倒景象。鼠搖、螢度,烘托室內(nèi)寂靜無人,引起詞中主人公一種凄清幽獨的感覺。“偷入書幃”系化用唐代詩僧齊己《螢》詩:“夜深飛入讀書幃。”用一“偷”字,說明螢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書幃的。萬籟寂靜之夜,詞人在陋室之中所聞所見,用以烘托環(huán)境之寂寞、蕭索。
“秋意濃,閑佇立,庭柯影里。”用內(nèi)轉(zhuǎn)之筆,點出時令,并入情。至此,詞中主人公才正式露面,詞中主人公在幽寂的、靜得怕人的室內(nèi)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樹陰,忽覺襟袖之間一陣好風(fēng)吹來,頓覺秋意已濃了。“里”字同部上聲葉韻。
“好風(fēng)襟袖先知。”系套用杜牧《秋思》詩中“好風(fēng)襟袖知另加一“先”字,就不只是寫襟袖而且是寫人對風(fēng)的敏銳感覺。空間已由室內(nèi)轉(zhuǎn)向室外。詞中主人公當(dāng)此深秋,獨自悄立閑庭,“盡日佇立無言,贏得凄涼懷抱。”(柳永《滿朝歡》)懷人之念,油然而生,上片結(jié)拍,情景交融,然秋宵夜永,獨立庭心,逗出懷人契機。由此引入下片。
“夜何其。”借用《詩經(jīng)·小雅·庭燎》“夜如何其”的詩句,“猶問夜已到何時,委婉曲折道出他夜深無眠。”“其”是句尾助詞。這是作者設(shè)問:夜已經(jīng)是什么時候了呢?暗示他獨自悄立樹陰,因懷人而夜不成寐。秋水伊人之感,也如晏幾道詞“夢入江南煙水路”(《蝶戀花》)一樣,他所懷念的人也在山重水復(fù)的江南。
“江南路繞重山,心知謾與前期。”第一句寫景,接著入情。美成所懷念之伊人,乃在江南重疊山巒之間,舊游之地,歷歷在目,想去尋找呢,又擔(dān)心“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晏幾道《蝶戀花》);次句直抒胸臆:當(dāng)時預(yù)約重逢的前期是徒然的,現(xiàn)在由于歲月推移,人事變化,恐怕已難于實現(xiàn)了。寫到這里,似乎話已寫盡,忽然看到戀人的舊時書信宛然在目,又觸發(fā)舊情,引起新愁。
“奈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舊日書辭猶在紙。”“奈”,無可奈何之意”;“墮淚”非只今夜事,前時已然,亦包括今夜。“淚”字韻押同部去聲。先寫“墮淚”,再補寫為何“墮淚”。“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典出楊巨源《崔娘》詩:“風(fēng)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唐時以蕭娘為女子之泛稱,如將蕭郎作為男子的泛稱一樣,并不指固定的人,如元稹詩:“揄揚陶令緣求酒,結(jié)托蕭娘只在詩。”白居易詩:“風(fēng)朝舞飛燕,雨夜泣蕭娘”。這首詞中的“蕭娘”當(dāng)然是指詞中主人公的戀人。舊時“蕭娘”書信一行行,一字字,分明寫在紙上,讀來令人腸斷,睹物思人,不覺傷心落淚,這就是“舊日書辭猶在紙”所引起的感情激蕩。他想到現(xiàn)在要是能和她再通書信的話,那雖不能見面,也可魚來雁往,互訴相思,也是一種安慰。“紙”字韻押同部上聲。
“雁信絕,清宵夢又稀。”結(jié)句低欲絕。雖想重通音問,但她“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蝶戀花》)魚沉雁杳,已夠傷心,但若能常在夢中相逢,豈不也可聊慰相思之苦?在感情上得到某種補償,這是他最后的幻想。但偏偏連夢也很少做,真是“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晏幾道《阮郎歸》)他的要求逐步降低,由想見面降到只求通信,由求通信降到只求夢中想會也可以,但他的相思強度卻逐步升高,直到連夢里相逢也難辦到時,則最后的,最起碼的希望也破滅了時,不免柔腸百結(jié),低回欲絕,陷入了刻骨相思、徹底絕望的境地,抒情至此達到高峰,突然歇拍,余意不盡。
這首詞由寫景到抒情,由室內(nèi)到室外,時空結(jié)合,層層遞進,感情愈趨強烈,結(jié)構(gòu)謹嚴,曲折多致。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登用法西郭別城友。宋代。劉黻。 久靜還思動,離觴江上斟。文章關(guān)世道,科目壞人心。門掩溪云早,舟橫野水深。清猿水解事,應(yīng)向故山尋。
寄題水木清華亭。元代。宋褧。 僻地開三徑,荒山住一翁。棲遲瞰澄澈,結(jié)搆倚蔥蘢。畫檻穿黃蝶,芳塍散白豵。云湫龍恍惚,月砌鶴氋氃。破曉孤村日,號秋萬壑風(fēng)。溪流明見底,巖樹潤通中。曳杖行霜果,褰衣檢露叢。稻花香入戶,杉葉勢侵櫳。穫罷平川迥,樵歸狹路窮。嵐迷峰上下,泉合澗西東。陂養(yǎng)魚千石,秧移地百弓。收成防雀鼠,種植聚奴童。薯蕷登秋課,禾麻驗歲功。要賓如鄭驛,遺子似龐公。物外心何遠,朝中信不通。坐從書帙亂,飲
感懷有詠。。陳振家。 大乖時命一吟徒,自繪丘山小隱圖。喬木環(huán)遮天似蓋,清溪斜繞水成弧。鋁鍋可煮三餐飯,茅舍能容六尺軀。塵外悠悠消歲月,者番不學(xué)杞人愚。
詣齋宮作 其一。。弘歷。 塵凈天逵宿雨過,帝京景物鬯清和。年來深識盈虛理,每對休徵謹畏多。
絕句八首 其八。。弘歷。 金風(fēng)來西北,籟聲響萬竅。風(fēng)收萬籟無,誰識其中妙。
次韻伯承見簡探梅之什且約人日同游城東。宋代。張栻。 江湖漫浪歲年晚,雖有梅花誰寄遠。城中可人獨吳郎,不惜日力供往返。東郭枝頭玉雪明,下有清淺溪流橫。新春好趁花前約,莫待飄零空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