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
相思豈云遠,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顥,泛滟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
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唐代。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相思豈云遠,即席莫與同。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顥,泛滟凌長空。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蕭蕭的夜雨隨風襲入竹林,驚恐的鴉鵲翻飛于林叢之中。
思念的人兒被阻隔在河的對岸,整夜里刮著瑟瑟寒風。
濃濃云霧,茫然無際,蒼蒼瀟水,波濤洶洶。
所思念的人兒怎說得上遙遠?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與他同膝共詠。
這美人心中懷藏奇妙的樂曲,焦桐木上,緊繃的絲弦根根朱紅。
清商曲調在秋空中飛揚激蕩,猶如閃動的浮光映射到蒼穹。
琴曲得自內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豈有半點人為的加工。
但細微的心聲被封閉在心里,耳聾的俗人又從哪兒能知情聽懂?
吳武陵:柳宗元在貶謫永州時最親密的友人之一。《新唐書·文藝傳》“吳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饒)人。元和初擢進士第。……初,柳宗元謫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賢其人。”
稍稍:蕭森,陰晦。
翻翻:翩翩,鳥飛輕疾的樣子。
美人:此指吳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贊美之人,是《詩經》和《楚辭》以來的傳統手法。湘浦:瀟水邊。湘,這兒實為瀟水。浦,水邊。
杳(yǎo)幽暗深遠。極:窮盡,這兒指看到盡頭。
滄:水青蒼色。
云:謂,說。這兒是說得上的意思。
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與同:不能與他同坐。莫,沒,不。
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懷有。
縆(gēng):緊繃。這兒指琴弦緊緊地張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這兒借指琴身。相傳東漢蔡邕用燒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清商:古代以宮、商、角、徵、羽表示五階聲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揚,飛蕩。西顥(hào):秋天。古人以東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稱西方為顥天。顥,白色。
泛滟(yàn):浮光閃動的樣子。這兒比喻琴聲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動蕩。凌:直沖向上。
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體會。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諒:確實,真的。功:人工。
希聲:細微的聲音。希,細。閟(bì):關閉,封閉。大樸:本質,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樸,未經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樸質的天性。
聾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聾,聽覺喪失或遲鈍,喻愚昧無知。何由:由何,從何。聰:聽覺靈敏,聽得很清楚。
此詩當作于公元808年(元和三年)秋。詩中說“美人隔湘浦”,說明其時吳武陵居住在瀟水之西,柳宗元則居住在瀟水之東城內。到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遷居瀟水之西愚溪,就不再與吳武陵有瀟水之隔了。那么此詩應作于公元810年以前。
這首詩可以分為二層。第一層為開頭八句,寫詩人在初秋夜坐之時對吳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滿了關切和同情。這種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風”而引起。凄雨侵竹,驚鳥翻飛,濃霧彌漫,煙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涼的景象,這襯托出詩人被貶謫的愁苦憂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險惡。正直不屈的才士橫遭打擊和迫害,如鵲鳥在寒冷的風雨中棲居無所,驚懼難安。他們被貶謫到邊荒,毫無出路,如濃霧煙波無窮無盡一樣。這里,詩人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憂憤痛苦,一方面又表達了對吳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詩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對吳武陵的思念,他們同病相憐,在初秋風雨之夜都會愁苦難當的。第二層為后面八句,寫詩人對吳武陵琴藝和才華的高度贊賞,為人才被埋沒而深表憤慨。首先,詩人寫吳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華麗名貴,為下面寫琴聲的美妙作一鋪墊。然后寫琴音的清揚流蕩,作者用浮光閃動上激秋空來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聲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體會到琴聲的穿透力強,曲調高遠。琴聲激蕩,如波光閃耀,粼粼奪目,使人體會到琴聲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質清麗,曲調流暢。這兩句又與秋天和瀟江景物緊緊相扣,運用比喻不但貼切,而且自然。其次寫琴曲的自得天成。這就是說,琴曲是吳武陵內心真情的流露,沒有絲毫的造作和人為的刻意。吳武陵的志趣高遠,才華橫溢,已不言而喻。最后兩句,詩人為吳武陵的才華被埋沒而抱屈不平,深表憤疾。吳武陵琴聲美妙清越,但對權貴來說,只是聽不見的細微聲音。吳武陵在被貶之后,剛直不屈,其本性樸質如初,毫無虧損,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權貴們不僅不愿聽賞,而且也是無法聽懂無法理解的。權貴們正如聾子一樣,對才士的情趣、憂憤、才華根本就感受不到。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諷表達了心中無比的憤慨,為朋友,也為自己。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山中有懷侯姊丈參戍。明代。于慎行。 魯國諸生舊有文,又從投筆際風云。王孫盡自迷歸路,卿子誰知號冠軍。櫪上驊騮天廄馬,帳前鼓角羽林群。同時年少還相憶,曉月山城更夢君。
次水心先生雁山韻。。釋元肇。 方壺圓嶠神仙經,遠不可到虛其名。東嘉自古山水郡,往往俗駕回山靈。了知天地不終惜,雁蕩殿出集大成。輞川無人王宰死,五日十日徒勞形。有生莫厭行犖確,四十九折重盤縈。珠璣亂撒龍斗富,樓殿巧著僧爭清。巔崖咫尺分陰晴,幽壑噫欠生雷霆。新詩彈壓得二妙,厖眉雪頂交歡迎。煮茶夜坐發深省,古澗旋汲銅花青。老子于此興不淺,落紅千點春無情。
讀何氏集三十韻。明代。胡應麟。 寥落黃初后,詞壇更幾人。齊梁紛藻繪,元宋轉荊榛。盛世占龍馬,明時起鳳麟。黃河懸日月,嵩岳降星辰。屈宋休前代,盧王祇后塵。才高梁苑客,賦擬洛川神。意氣橫今古,馳驅邁等倫。垂髫游上國,聳翮戾高旻。天詔頒黃屋,星槎下紫宸。通滇窮越巂,諭蜀近峨岷。吊古多停騎,違時蚤乞身。攜尊漳水夜,飛蓋鄴園春。歲序堪藜杖,鶯花暫釣緡。九重思麗藻,雙闕召詞臣。邂逅邊徐合,賡酬李薛頻。雞林傳制作,鳳沼降絲綸。帝命軒輶出,人看斧鉞巡。橫經非寂莫,執憲豈沈淪。絳帳弦歌日,青衿問字晨。岳蓮垂二華,宮柳暗三秦。仙掌金莖舊,咸關紫氣真。夔龍方步武,鵩鳥遽酸辛。消渴相如伍,修文子夏鄰。調高原寡和,道喪孰知津。彩筆精靈遠,瑤編絕藝陳。千秋垂燦爛,一代仰嶙峋。鸞掖名長在,龍門跡未湮。凄涼玄閣草,重睹玉堂賓。貌識鄱陽烈,詩傳水部親。轉教山斗望,悵絕潁溪濱。
長安肆中有擁書甚富而秘不示人詩以異之。明代。凌義渠。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新雷。明代。何鞏道。 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