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枝紅雪墻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一簾紅雨桃花謝,十里清陰柳影斜。洛陽花酒一時別。春去也,閑煞舊蜂蝶。
陽春曲·春景。元代。胡祗遹。 幾枝紅雪墻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一簾紅雨桃花謝,十里清陰柳影斜。洛陽花酒一時別。春去也,閑煞舊蜂蝶。
幾枝初開的杏花紅雪般堆在土狀,點點青山如畫屏一樣隱現在屋上。一個春季,能有幾天這樣明媚、晴朗?陽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適合醉眼朦朧地而不適合清醒地去欣賞。
花雖殘了,蜂兒卻把它釀成了蜜,雨雖來了,燕子卻借它調好了筑窩的泥。綠蔭窗下,濃睡的我醒來已經很晚了。是誰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鳴叫的黃鶯。
像一簾紅雨飄下,那是凋謝了的桃花,十里長的柳蔭,樹影兒歪斜。一時間來洛陽賞花飲酒的人紛紛都告別了。春天歸去了,閑壞了舊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中呂:宮調名。陽春曲:曲牌名,又名“喜春來”、“惜芳春”。春景:曲題。
紅雪:形容初春盛開杏花的繁茂。
覺來:醒來。
紅雨:比喻飄落的桃花。此出自唐代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以“陽春曲”曲牌寫春景,可謂名副其實。這組“陽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風和日麗、蝶逐蜂嚷、百花爭艷的爛漫春色。雖是一組曲,但三首又各有側重。
第一首可名之為“春晴”。首兩句寫景。首句寫墻頭杏花。這里的杏花不僅有數支,而且像堆瓊砌玉的紅雪般,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寫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較遠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風。“一春能得幾晴明?”強調這晴的難得,這一問句流露出了作者滿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贊美令人陶醉的陽春三月,顯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態。
第二首可名之為“春睡”。“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花雖然殘了,蜂兒卻還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從殘蕊中采蜜。這樣的殘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給人以零落凄涼之感。春雨往往令賞春者掃興,可是燕子卻還在雨中穿梭忙碌,銜泥筑窠,紛紛的細雨不但沒有妨礙它們,反而幫助它調和泥土。燕子這是非常感激這細雨。燕子無情,人是有情的,這是詩人在贊美春雨。這兩句體現了作者對生活觀察的細致入微,從小小的蟲鳥活動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悅的心情寫了殘花、細雨,寫了春的另一種旖旎。“綠窗春睡覺來遲”寫窗內人的濃睡,似與窗外的燕、蜂無關,但一個“春”字點出了前后的內在聯系,又加一個“綠”字對“春”做了補充,窗內窗外聯成一片了。睡意之酣暢,正因為春天氣候之宜人。“覺來遲”,畢竟還是醒了。是因為“窗外曉鶯啼”驚醒的,這是對鶯聲的欣悅。這里寫濃睡,是寫了春天;寫醒叫覺,也是寫春天;都寫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歸”。首兩句寫春歸的景色。上句寫近景,下句寫遠景。“一簾紅雨桃花謝”是房前景象。“十里清陰柳影斜”是放眼遠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黃疏影;綠柳成蔭已是春深了。兩句構成殘春景象,卻仍然是美的:紅花綠柳,相映成趣,色彩鮮麗,令人賞心悅目。下一句寫人對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陽的人們賞春的人比平時多起來,是因為春已無多,也有為春餞別之意。最后兩句,作者感嘆:“春去也,閑煞舊蜂蝶。”沒有了花,蜂蝶自然無所事事了。雖是感嘆惋惜,卻并不感傷。
總之,這組曲子將春意寫得十分濃麗,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細小的物像中顯出大自然復蘇后的生機。三首曲子除了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外,在寫法上也注意了變化。第一首論述,第二首問答,第三首感嘆。三首比照,渾然一體而又多姿多彩。
胡祗遹(zhī yù)(1227—1295)字紹聞 ,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省)人。于世祖朝歷任戶部員外郎、右司員外郎、太原路治中、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荊湖北道宣慰副使、濟寧路總管及山東、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職,以精明干練著稱,所至頗具聲譽。胡祗遹后召拜翰林學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辭歸。卒,謚文靖。《元史》有傳。祗遹學出宋儒,著述較豐,著有詩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八有《黃氏詩卷序》、《優伶趙文益詩序》、《朱氏詩卷序》等文,為研究元曲之珍貴資料。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秋潭孤月”。 ...
胡祗遹。 胡祗遹(zhī yù)(1227—1295)字紹聞 ,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省)人。于世祖朝歷任戶部員外郎、右司員外郎、太原路治中、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荊湖北道宣慰副使、濟寧路總管及山東、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職,以精明干練著稱,所至頗具聲譽。胡祗遹后召拜翰林學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辭歸。卒,謚文靖。《元史》有傳。祗遹學出宋儒,著述較豐,著有詩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八有《黃氏詩卷序》、《優伶趙文益詩序》、《朱氏詩卷序》等文,為研究元曲之珍貴資料。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秋潭孤月”。
春秋宮詞 其二。。金天羽。 淇流碧玉繞宮墻,素柰花開永斷腸。歸妹不來春易老,雙雙燕子送斜陽。
憶遠曲。唐代。元稹。 憶遠曲,郎身不遠郎心遠。沙隨郎飯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飯。水中書字無字痕,君心暗畫誰會君。況妾事姑姑進止,身去門前同萬里。一家盡是郎腹心,妾似生來無兩耳。妾身何足言,聽妾私勸君。君今夜夜醉何處,姑來伴妾自閉門。嫁夫恨不早,養兒將備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為郎求娶妾。妾不忍見姑郎忍見,為郎忍耐看姑面。
山居遣興。。易蘩。 囂境何如靜境棲,長吟人坐小窗西。地偏時有閒車馬,客至猶能具黍雞。四面松疏蟾送影,半溝水淺燕銜泥。誰知領取幽居趣,合計詩壇細品題。
宿隱微山房。元代。華幼武。 二月蘭舟泊上宮,春云不雨玉壇空。苔生白石斑斑綠,魚養丹池個個紅。對酒燭分花底夜,出簾香散竹間風。高寒未覺仙臺遠,只比相逢似夢中。
次韻玉汝謝橘。明代。王鏊。 洞庭自是君家果,霜落晴洲色漸深。收子未儲千顆玉,封侯寧抵萬株金。不移淮北生生意,相饋燕南歲歲心。莫怪野人芹自美,江陵千樹不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