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石穿云,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里欲偏斜。鳳凰臺上暮云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駐馬聽·吹。元代。白樸。 裂石穿云,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里欲偏斜。鳳凰臺上暮云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笛聲像裂石穿云一樣高亢,笛子橫吹,音調(diào)就更雅正了。就像下了霜的天氣里的大漠,連鷓鶘也想要飛舞了。鳳凰臺上黑云遮蓋,梅花竟被驚動,化為黃昏的雪花。人聲都沒了,笛子的聲音把江樓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裂石穿云:形容笛聲高亢。
玉管:笛的美稱。
橫:橫吹。
清更潔:形容格調(diào)清雅純正。
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時所建。相傳建前該處有鳳凰飛集,故稱。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隨著演奏或歌唱的進行,它也隨之消失在茫茫太空。古人為了表達把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留住”的意愿,就有了“余音繞梁”的神話故事:《列子·湯問》中說“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然而白樸的《駐馬聽·吹》這首小令卻為讀者“錄”下了一段歷數(shù)百年而不息的笛曲,使人們至今依然能夠感受到這支笛曲的蕩氣回腸、悠揚嘹亮的旋律。
“駐馬聽”是這首小令的曲牌。這首小令起句別致,先以比喻描繪其聲,再言其聲緣于何物,作品基調(diào)奇特、濃烈。以“霜天沙漠,鷓鴣風里欲偏斜”比喻樂聲的意境及其使聞者動情的魅力。“一聲吹落江樓月”,以夸張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終而意韻不絕。“梅花驚作黃昏雪”,滿樹梅花竟然聞笛聲而驚落,飄飄灑灑如黃昏時的雪花。笛聲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顯現(xiàn)了樂聲的藝術(shù)魅力。
這首小令,通過對笛聲的描繪表現(xiàn)了吹笛人的高超演技。作者運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體地再現(xiàn)了悠揚清雅的笛曲。這笛聲可聽——“裂石穿云”“清更潔”;這笛聲可見——從蒼涼、悠遠、凄清的笛聲中,讀者似乎看到了“霜天”的凄清,“沙漠”的曠遠,“鷓鴣”的低回翻飛;這笛聲可感——笛聲具有“感天地,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使得因為美妙的笛曲遏止的行云把鳳凰臺都遮住,滿樹梅花感動得紛紛飄落,化作黃昏的片片飛雪,感到“暗香浮動”送來的陣陣幽香。全曲雖然很短,但卻包蘊十分豐富,層次分明而銜接渾成。一、二句寫笛聲響起,突兀而起,將“裂石穿云”這一異常鮮明而突出的形象比喻突如其來地布陳于讀者的面前,“苦調(diào)凄金石”的音響效果和“石破天驚逗秋雨”的形象效果充分調(diào)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高度集中于這支響徹云霄的笛曲上;中間四句寫笛曲吹奏,作者用了“霜天”、“沙漠”、“鷓鴣”、“暮云”、“梅花”等視覺形象,讓讀者通過聯(lián)想感受笛曲的蒼涼、曠遠、凄清的意境以及攝魂奪魄的藝術(shù)魅力;以鳳凰臺上簫史、弄玉的歷史典故暗示吹奏者具有仙人一般非同凡響的高超技藝;結(jié)尾兩句寫曲終,以極度夸張的“落月”效果收束全篇。在萬籟俱寂之中,悠悠笛曲竟將掛在樓頭的江月悄悄吹落。月落無聲,映襯出笛聲的魅力無窮,仿佛世界萬物都深深地沉浸于樂聲的感動之中。神思綿緲,意境悠遠,余音繞梁,完成了對笛聲藝術(shù)魅力的刻畫和渲染。作者在短短的八句中,寫出了三個階段笛聲的變化特點:起處的突兀,中間的豐富,結(jié)尾的余韻;更以豐富的聯(lián)想,貼切的比喻,生動的夸張,自然巧妙、毫無斧鑿之痕的用典寫出了自己對笛曲的獨特感受。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guān)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
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guān)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游南岳 其一。明代。區(qū)大相。 南州盛火德,衡岳應朱爵。拔地勢嵯峨,摩天氣回薄。五嶺聳近峙,九江淪巨壑。秩祀崇百王,典禮光述作。在昔有虞世,巡狩窮蠻落。夏后體明德,玉字亦參錯。不知何代王,柴望阻灊霍。南風豈不競,皇德詎能博。輦路鞠榛莽,云衢成寂寞。緬惟赤帝居,降神諒有托。寧止宅仙靈,豈但富鸞鶴。往哲夙所欽,勝游追前諾。幽探岣嶁碑,廣張洞庭樂。去矣逝鴻冥,詎云屈龍蠖。
軺車兩度海之涯,歷歷云山眺望賒。鬟髻短裙歸洞女,蓬門矮屋賣鹽家。
半生不愧關(guān)西節(jié),萬頃還乘博望槎。贏得耕農(nóng)笑相迓,道傍爭獻長官茶。
重到南頭。明代。陳墀。 軺車兩度海之涯,歷歷云山眺望賒。鬟髻短裙歸洞女,蓬門矮屋賣鹽家。半生不愧關(guān)西節(jié),萬頃還乘博望槎。贏得耕農(nóng)笑相迓,道傍爭獻長官茶。
徐惟得沖漠齋又題八絕 其二 白云洞。明代。胡應麟。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云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
西城晚眺。。黃克晦。 薄暮登城暑氣微,風含睥睨欲沾衣。青山滿目慚高隱,白發(fā)盈頭愛落暉。水帶平蕪雙鳥下,云連遠寺一僧歸。深杯未覺黃昏盡,漁火遙生垂釣磯。
送彭待制知瀛州。宋代。劉敞。 趙北燕南如掌平,定知臺選寄長城。雅歌不廢軍中樂,緩帶能令塞外清。傾蓋由來欣意氣,著鞭從此想功名。灞池送目邯鄲道,倚瑟空多惜別聲。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lǐng)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
壽歐子建六十初度時方應試棘圍。明代。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lǐng)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