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縈(yíng):縈回,旋轉,繚繞;
飐(zhǎn):搖曳;
小船通:兩只小船相遇;
搔頭:簪之別名;碧玉搔頭:即碧玉簪,簡稱玉搔頭。
此詩創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時。此時,詩人遠離上層政治集團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風光和與友人的詩酒酬和之中,生活輕松、舒心。詩人無意間捕捉到一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隨即創作了本詩。
參考資料:
1、朱易安,朱金城著,國學大講堂 白居易詩集導讀,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1,第13頁
《采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子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描寫采蓮生活的詩歌很早就出現了,漢樂府中就有《采蓮曲》《江南可采蓮》“江
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蹦媳背霈F了不少寫采蓮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蓮南唐秋,蓮花過人。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頭?!钡搅颂拼?,寫采蓮更是成為一種時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齡、戎昱、崔國輔、皇甫松等都寫過這類詩歌。白居易的《采蓮曲》寫得尤為細膩動人。
白居易這首詩描寫的是一位采蓮姑娘靦腆的情態和羞澀的心理。前兩句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悠然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菱葉縈波荷飐風”,在碧水蕩漾一望無際的水面上,菱葉荷葉一片碧綠,陣陣清風吹來,水波浮動,綠葉隨風搖擺,菱葉在綠波蕩漾的湖面上飄飄蕩蕩,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正因為綠葉的搖動,才讓人們看到了“荷葉深處小船通”。荷花深處,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廣闊,而“小船通”,則告訴讀者有人有活動。這就像一組電影長鏡頭,先見一片風光,然后將人物活動呈現在其中,給人以真切感。
然后詩人用了一個日常習見、頗具情趣的細節:“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采蓮少女看見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說話卻又突然止住,羞澀得在那里低頭微笑,不想一不小心,頭上的碧玉簪兒落入了水中?!坝Z低頭笑”既表現了少女的無限喜悅,又表現了少女初戀時的羞澀難為情。“碧玉搔頭落水中”又進一步暗示了少女“低頭笑”的激動神態。后兩句描寫細致,生動逼真。詩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細節精心刻畫,一個欲語還休、含羞帶笑的姑娘宛然出現在讀者眼前。
《采蓮曲》為民歌體裁,同類的作品歷來很多。但白居易沒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中,既寫景,又寫人,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層層深入,活靈活現。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少女欲語低頭的羞澀神態,以及搔頭落水的細節描寫,都自然逼真,意味無窮。猶如一卷望不盡的畫面,使人百讀不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暮歸山中。明代。藍仁。 暮歸山色昏,濯足月在澗。衡門棲鵲定,暗樹流螢亂。妻孥候我至,明燈供蔬飯。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見異香諸山喜而有作。明代。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譬山行見湖,昏昏秪浩瀚。何如行湖中,坐見山秀爛。仆尚請決筮,得《需》利在彖。毅然促飛櫓,猛進不復懦。探穴有虎子,履險獲奇觀。出浦即會勝,列障擁一岸。遙思攬吳香,妄意覓仙幔。群聳西若監,巨浸東罔畔。天謂湖太淫,設此似按攤。云濤日沖撞,石趾力抵捍。輸贏各無能,兩壘對楚漢。我行鋒鏑間,便以老命判。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始有舟楫虞,盡被山破散。山亦有情狀,要我綺語贊。氣聚勢則附,形散脈復貫。遠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換。雖靜有動機,萬態紛變亂。虬龍徐蜿蜒,獅猊悍奔竄。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正展芙蓉屏,橫亙蒼玉案。晴縠縐日光,莫熨錦繡段。金庭與玉柱,遠弄波影燦。歷眼四十程,續續青不斷。平生詫傳聞,信美非謾讕。修辭聊梗槩,歸憶庶可按。
晚飯太塘嶺緣隱庵。清代。曾尚增。 太塘嶺下好停車,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莧嘗來偏有味,鷦鷯隨處可為家。夢中云樹迷千里,壁上煙嵐識九華。最喜僧雛能解事,殷勤頻獻奧香茶。
穆護砂 亂后重游太清宮。。黃公渚。 鼓枻滄溟去。踐山盟、待證鷗鷺。趁禺收浪,海天霞曙。瀛壖清淺如許。一徑處、檀欒青鳳舞。炎景斂、日中無暑。林海蕩、綠云靡極,繞殿腳、泉聲如故。婀娜蓬萊,葳蕤薝葡,十年重到渺愁余。訪煉師羽化,玉徽輟軫,腹痛賞音無。寥落鐘魚琳宇。碧紗籠、壁題塵污。悵蕊珠宮闕,沈沈朱鳥,年時洞天曾住。遁藕空、將身迷處所。生意撫、婆娑庭樹。道場散、饑鴉掠食,兵塵梗、歸雁無書。海印蕪平,寶珠花萎,魂歸絳雪淚應枯。又黃昏、戰艦空灘,角聲吹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