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官倉鼠。唐代。曹鄴。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官府糧倉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樣,看見人來開啟糧倉也不逃走。
守衛邊疆的將士沒有糧食,辛勞的老百姓正在挨餓,是誰天天把官倉里的糧食送入你們這些官倉老鼠嘴里去的呢?
官倉(cāng):官府的糧倉。
斗(dǒu):古代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一作“牛”。
健兒:前方守衛邊疆的將士。
誰遣(qiǎn):誰讓。朝朝(zhāozhāo):天天。君:指老鼠。
此詩作于曹鄴在洋州(今陜西洋縣)任職期間。咸通(唐懿宗年號,公元860—874年)年間,曹鄴出任洋州刺史,看到吏治腐敗,百姓貧苦,官員、士紳相互勾結,內貪外刮的景象時,寫下了這首政治諷刺詩《官倉鼠》。
參考資料:
1、孫豹隱.官倉“鼠”不容逍遙──重讀《官倉鼠》一詩[J].黨風與廉政,1996,07
這首詩如題所示,寫的是官倉里的老鼠。在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中有這樣一則記載:“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這首《官倉鼠》應是從這里受到了一些啟發。在災荒之年,官倉內積滿糧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層士兵和窮苦百姓卻忍饑挨餓。詩人在這首詩里憤怒揭露了這種現象。他質問的是官倉鼠,實際上譴責的是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
詩的前兩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帶夸張,形象地勾畫出官倉鼠不同凡鼠的特征和習性。誰都知道,老鼠歷來是以“小”和“怯”著稱的。它們晝伏夜動,見人就跑,所以有所謂“獸之大者莫勇于虎,獸之小者莫怯于鼠”的說法。然而官倉鼠卻非同一般:它們不僅“大”──“官倉老鼠大如斗”;而且“勇”──“見人開倉亦不走”。至于官倉鼠何以能至于此,詩人并未多說,但其意并不難明白:“大”,是飽食積粟的結果;“勇”,是無人去整治它們,所以見人而不遁逃。
第三句突然由“鼠”寫到“人”:“健兒無糧百姓饑。”官倉里的老鼠被養得又肥又大,前方守衛邊疆的將士和后方終年辛勞的百姓卻仍然在挨餓。詩人以強烈的對比,一下子就把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矛盾展現在讀者面前。面對這樣一個人不如鼠的社會現實,第四句的質問就脫口而出了:“誰遣朝朝入君口?”至此,詩的隱喻意很清楚了。官倉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貪官污吏;而這些兩條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當然不僅僅是糧食,而是從人民那里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憤慨的是,官倉鼠作了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無恐,這必定有人作后臺。“誰遣朝朝入君口?”詩人故執一問,含蓄不盡。“誰”字下得極妙,耐人尋思。它有意識地引導讀者去探索造成這一不合理現象的根源,把矛頭指向了最高統治者,主題十分鮮明。
這種以大老鼠來比喻、諷刺剝削者的寫法,早在《詩經·魏風·碩鼠》中就有。不過,在《碩鼠》中,詩人反復冀求的是并不存在的“樂土”“樂國”“樂郊”,而《官倉鼠》卻能面對現實,引導人們去探求苦難的根源,在感情上也更加強烈。這就是一種發展。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倉管理不善,細細體味,卻句句是對貪官污吏的誅伐。詩人采用的是民間口語,然而譬喻妥帖,詞淺意深。他有“斗”這一糧倉盛器來比喻官倉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點出了鼠的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稱為“君”,儼然以人視之而且尊之,諷刺性極強,深刻地揭露了這個是非顛倒的黑暗社會。
曹鄴。 曹鄴,字鄴之,桂州(桂林)陽朔人,與晚唐著名詩人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
送沈道立太史奉使肅藩。明代。于慎行。 親函璽綬賜王侯,百二秦關亦壯游。華岳三峰天外落,洪河一葦日邊流。星潢色動金城夜,鼓角寒生玉塞秋。咫尺昆崙應可問,乘槎莫到海西頭。
辛亥三月薄游臺灣主霧峰之萊園獻堂三兄屬題園中名勝得十二絕句 其三 考槃軒。清代。梁啟超。 久分生涯托澗薖,齏鹽送老意如何?奇情未合銷磨盡,風雨中宵一嘯歌。
和陶詩二首 其一。明代。桂彥良。 蛟龍作云雨,蜉蝣出以陰。小大各有適,胡然愁予襟。架插千卷書,壁掛無弦琴。希賢復希圣,視古猶視今。所貴生世間,動止為人欽。有琴莫厭彈,有酒莫厭斟。窮居見高節,寡和乃希音。誰能言囁嚅,強顏隨冠簪。子云媚新室,立言徒艱深。
觀道命錄有感。明代。蘇葵。 淫哇聲沸九韶寒,世道污隆用舍間。薄霧偶籠伊洛水,片云爭掩武夷山。千秋遺訓乾坤意,一代成功造化慳。不有上方三尺劍,付誰當日斬權奸。
寄趙倉。宋代。許棐。 麾節交迎出帝城,滿朝皆羨板輿榮。一州暫輟春風暖,八郡同瞻霽月明。吳苑鶯花新管領,秦溪桃李舊生成。應憐倦臥寒窗者,煮藥爐邊聽雪聲。
江行俳體十二首 其六。明代。鐘惺。 日日移家處處鄰,吳頭楚尾半波臣。罟師嚼米餐烏鬼,舟仆偷錢買白鱗。鴉食肉能謀底事,獺銜魚欲祭何神。黃頭見我詢潮步,笑是潯陽始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