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猶有一作:惟有)
過華清宮。唐代。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猶有一作:惟有)
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結果,兵變作亂。
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里。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
玉輦: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為飾,又稱玉輅。
華清宮,中國古代離宮,以溫泉湯池著稱,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據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漢、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湯池。華清宮在后世名聲大噪,唐玄宗、楊貴妃二人功不可沒。而歷來以“華清宮”為題材的詠史詩,也基本都是唐玄宗、楊貴妃二人密切相聯。李約的《過華清宮》就是其中的一首,此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抒發黍離之悲。
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作為一國之君,玄宗皇帝耽于享樂,追求淫逸,反把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筆帶過唐玄宗、楊貴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四海兵”三字,是唐玄宗、楊貴妃二人耽于享樂、追求淫逸所釀成的苦果: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使盛唐走向了衰微。這與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有異曲同工之妙。君王以“萬機”為輕,卻以享樂為重,釀成亡國之大禍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三、四兩句是詩人目睹華清宮的景象:帝妃早已升天作古,只有四季“長生”的樹木,見證了華清宮的興衰。
這首詩主要采用對比的手法: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鄭王元懿玄孫,勉子,官兵部員外郎。有畫癖,聞一士人家有張璪所繪松石幛子,乃詣購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裹。唯得兩幅,雙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繪練記。以至行雅操知名當時。特精楷隸,并善畫梅。又蕭字為梁侍中蕭子云壁書,李約得之,崔備為之記,約自為贊,又以名其齋。《唐書宗室世系表》、《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圖繪寶鑒補遺》、《蕭齋記》 ...
李約。 [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鄭王元懿玄孫,勉子,官兵部員外郎。有畫癖,聞一士人家有張璪所繪松石幛子,乃詣購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裹。唯得兩幅,雙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繪練記。以至行雅操知名當時。特精楷隸,并善畫梅。又蕭字為梁侍中蕭子云壁書,李約得之,崔備為之記,約自為贊,又以名其齋。《唐書宗室世系表》、《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圖繪寶鑒補遺》、《蕭齋記》
試院偶題 其二。明代。方孝孺。 三代賓興法尚存,每因取士嘆斯文。近來眼病無聊甚,豈復能空冀北群。
戍婦詞一首。宋代。許棐。 半落釭花午夜閑,戍衣裁就寄君難。雁來不帶平安字,卻帶邊風入帳寒。
一枝山房見新月。清代。謝道承。 墻角光仍隱,檐牙淡欲流。葛衣涼似水,板屋靜于秋。山鬼吊燈暝,林鴉繞樹幽。關河同一照,惆悵此淹留。
東蒙秋日。清代。程云。 九日易為風,凄其遠望同。碧山分雪白,黃葉變霜紅。客夢初聞雁,鄉心久憶菘。祇今將改歲,何以謝東蒙。
送趙升卿之韶幕。宋代。梅堯臣。 舟車歷盡險,風物乃還君。俎肉應多味,虞韶不復聞。林鳴異音鳥,山冒欲晴云。若吊張丞相,空祠舊近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