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
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論詩三十首·二十二。金朝。元好問。 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這首詩是對求奇追險詩風(fēng)及其流弊的批評。蘇軾、黃庭堅是北宋影響巨大的著名詩人,兩人的詩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蘇軾的詩歌氣象宏闊,鋪敘宛轉(zhuǎn),意境恣逸,筆力矯健,常富理趣,但蘇詩散文化、議論化傾向明顯。蘇軾有滿腹才學(xué),難免在詩中賣弄,以出新意。黃庭堅作詩則力求新奇,選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險韻,做硬語,詩風(fēng)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勝。他所用“奪胎換骨”、“點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學(xué)為詩”的傾向。蘇、黃兩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對傳統(tǒng)有所發(fā)展變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因此元好問承認了他們在詩歌上的成就“只知詩到蘇黃盡”和影響力(“一波才動萬波隨”)。但是另一方面,蘇黃的后學(xué)者卻往往沒有蘇黃的才力,未得其長,先得其短,容易出現(xiàn)一味崇尚奇險、堆砌生典、搜羅怪異形象,語言生硬晦澀、詞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無奇更出奇”)。元好問批評了蘇、黃詩歌缺點所造成的不良風(fēng)氣,同時,這也反映了元好問崇尚自然、雅正,反對險怪、雕琢的詩歌思想。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xué)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zhuǎn)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fēng)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xué)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zhuǎn)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fēng)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次韻程給事書院浣紗石二首 其一。宋代。趙抃。 傾國鉛黃不假施,吳兵勍敵頓凌夷。苧羅石在千馀載,好事公今尚作詩。
贈施茶僧真山二首有引 其二。明代。盧龍云。 文武聲華并起予,翩翩麗藻照茅居。不緣凈土能持法,那得叢林見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