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辀。
獻納云臺表,功名良可收。
入朝曲。南北朝。謝朓。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辀。獻納云臺表,功名良可收。
江南有一塊富饒美麗的地方,它曾經被很多帝王作為主要都城。
彎彎的河道中有帶著青苔的綠水流過,高峻的山峰中有紅樓隱現。
氣勢軒昂的屋脊夾著皇帝專用的道路,楊柳的柳蔭蓋住流經宮苑的河道。
舒緩的笳聲,輕而密的鼓聲送著我坐的華麗車輛。
我立身朝堂,進獻的忠言被采納,功名利祿都可以得到。
金陵:東吳、東晉、劉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稱之為“帝王州“。金陵,又稱建康、建業,今南京市。
逶迤:形容水流彎曲。帶:環繞。
迢遞:高峻巍峨貌。朱樓:紅樓。
飛甍(蒙):凌空欲飛的屋脊。甍,屋脊。馳道:專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長安御溝謂之楊溝,謂植高楊于其上也。”
凝笳:舒緩的笳聲。翼:送。高蓋:高高的車蓋。此指高車。
疊鼓:輕而密的鼓聲。華辀(zhōu周):華麗的車輛。
獻納:建言以供采納。云臺,漢宮高臺名。漢光武帝曾以南宮云臺作為召集群臣議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參考資料:
1、《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19頁
公元490年謝脁27歲,青年詩人對功名事業和前途充滿了信心。這年八月,隨王蕭子隆為荊州刺史,謝脁遷鎮西功曹并轉文學。赴荊州途中,他奉隨王教寫下了《鼓吹曲》十首。這首《入朝曲》便是其中的一篇。
參考資料:
1、陳君慧 . 《中華國學經典讀本 古詩三百首》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13.01 :第250頁 .
青年詩人以“頌藩德”為由頭,滿懷激昂的政治熱情和積極的功名事業心,縱筆描繪金陵帝都的富麗堂皇和繁榮昌盛,氣勢軒敞,格調高昂,雅為后人所稱道。
首聯總攬形勢,虛筆入篇。“江南”句言地理形勢,“金陵”句言歷史變遷。當時揚州,轄有江南廣大土地,山川秀麗,物產富饒,統稱江南。金陵即今南京市,為春秋時楚武王所置。秦始皇時,即有望氣者稱“金陵有王者之氣”。而從三國孫吳到南朝蕭齊,也有四朝建都于此。可見金陵作為帝王之州,歷史悠久。所以,詩人飽含激情,熱烈贊頌當朝都城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江南佳麗之地,具有輝煌而悠久的帝都歷史。這兩句,一從空間橫面著墨,描繪都城建業的地理形勢;一從時空縱面措筆,概覽金陵帝都歷史遷延,筆觸間閃爍著顯赫、輝煌的氣派,富于氣勢。
中間三聯承“帝王州”寫來,具體描繪當今“帝王州”的形勢。詩人特別注重視角的變化。沿巍峨帝都順勢望去,但見城墻環繞著蜿蜒曲折的護城河,綠波蕩漾,風光旖旎;抬頭遠眺,又見層層高樓,鱗次櫛比,在日光照耀之下,顯得燦爛輝煌。這是二聯,是寫遠眺。三聯則取近觀。馳道,天子所行之道,常人不可步入。馳道兩旁,矗立著威儀棣棣的皇宮高院,甍宇齊飛,舛互迢遞,一望無際。隨著視野的延伸,馳道越遠越窄,漸漸被飛甍合成一片,所以猛然看去。好像是“夾”住了馳道一樣。一個“夾”字,以主觀感受狀寫客觀物象,寫出了境界。所以,“垂楊蔭御溝”完全是實寫。楊柳婆娑,婀娜多姿,茂茂密密長滿了御溝兩旁。總起來看這四句,詩人應著視角的變換,層次分明地寫出了帝都的形象。“逶迤帶綠水”、“飛甍夾馳道”以河水的蜿蜒曲折和道路的綿綿延伸,挖掘出詩境的遠近縱深感;“迢遞起朱樓”、“垂楊蔭御溝”以高樓的嵯峨入云和楊柳的婀娜多姿,拓展出詩境的上下層次感。同時,還注重色彩的描繪,綠水朱樓,紅綠相映;琉璃飛甍,蔥蔥楊柳,青黃相間,五色繽紛,氣象非凡。這祥寫來,詩境便顯得闊大、氣派,富于色彩。靜景的描繪而能臻于此境,堪稱高妙。但詩人并不滿足。他似乎覺察到了靜態刻畫容易流于呆板單調的不足,所以再緊跟“凝笳”二句,以駟馬飛馳,車蓋摩云,極寫道路的繁華;又以華輈畫舫,從容優游,極寫河流的勝景,運動物于靜景,景境全活。而且,車馳舟駛,聲鼓動地(笳聲徐引謂之“凝”,輕鼓小擊謂之“疊”),更加突出了場景的繁華、壯觀。皇京帝都的輝煌氣派,渲染至極。
最后一聯收束全篇。古人舊例,功成名就,登臺受賞。所以最后詩人出此豪言為祝頌。從帝都的富麗、繁華中,他沒有想到醉生夢死,而是心心系念著功名事業。“功名良可收”,雖是對幕主的預祝,但也反映了青年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入朝曲》在樂府詩中屬《鼓吹曲辭》。而《鼓吹曲辭》多為軍中歌樂和宮廷宴樂,歌功頌德,鮮有佳品。謝朓此詩寫帝京氣象,雖不出“頌藩德”樊籬,格調卻非同一般。氣勢高敞,語言鮮麗,對句工整。反映了青年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文選》卷二十八“樂府”中,在十首《鼓吹曲》中僅選此一篇,可說是很具慧眼的。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
謝朓。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答皇甫子循見寄。。歐大任。 雙魚消息五湖還,玄晏先生尚閉關。人候小車乘下澤,書成殘草寄名山。江南煙月參差際,淮浦風云澒洞間。尺素懷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塞上二首 其一。。肅靖王。 天山青控戍樓中,畫角嗚嗚咽晚空。沙磧雨頹逢箭鏃,戰場風急轉河蓬。李陵望國臺猶在,蔡琰悲笳怨未窮。獵騎遙遙入霜霧,鸊鵜泉外夕陽紅。
絕句二首 其一。宋代。吳則禮。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摸魚兒十五首 其七。清代。蔣士銓。 別燕云軟紅塵土,板輿一兩輕御。夢魂先到江南岸,畫取尚書詞句。紅幾數、待小建,花坊碎錦親題署。黃鶯相遇,認舊日使君,朱陳村里,乍暖勸農路。燕支塢,坐領滿身香露,壽觴歡進無數。醉來可憶長安陌,二月街頭賣處。將母去、至樂在,田園此事教人妒。好春遮獲,索半臂偎寒,紅妝舉燭,續撰遂初賦。
海上行。清代。顧炎武。 大海天之東,其處有黃金之宮,上界帝子居其中。欲往從之,水波雷駭。幾望見之,以風為解。徐福至彼,止王不來。至今海上人,時見城郭高崔嵬。黿鼉噴沫,聲如宮商。日月經之,以為光明。或言有巨魚,身如十洲長。幾化為龍不可當,一旦失水愁徬徨。北冥之鯤,有耶無耶。又言海中之棗大如瓜,棗不實,空開花。但見鯨魚出沒,鑿齒磨牙。昔時童男女,一去不回家。東浮大海難復難,不如歸去持魚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