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恰似哀箏弦下齒,千情萬意無時已。
自要溪堂韓作記,今代機云,好語花難比。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鉤未見心先醉。
蝶戀花·何物能令公怒喜。宋代。辛棄疾。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恰似哀箏弦下齒,千情萬意無時已。自要溪堂韓作記,今代機云,好語花難比。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鉤未見心先醉。
有什么能使您又是開心又是生氣呢?山要人來,人卻沒有那個意思。就好像那哀婉的古箏琴頭架弦的齒狀橫木,千情萬意已經沒有了時間。
自從您給我寫了《稼軒記》,如今我代替二陸完成這個,好的話語是鮮花難以比擬的。人老眼花,看見了花朵從空白處出現,字跡還沒見到人卻已經心醉。
蝶戀花:詞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
令公怒喜:《世說新語·寵禮》:王恂、郗超并有奇才,為大司馬所眷拔,恂為主薄,超為記室參軍。超為人多髯,恂狀短小,于時荊州為之語曰:“髯參軍,短主薄,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哀箏:哀婉的箏聲。弦下齒:琴頭架弦的齒狀橫木。
“自要”句:韓愈有《鄆州溪堂詩》,詩前有長,記溪堂修建因由。這里指韓元吉為作者寫的《稼軒記》。韓元吉從兄名元龍,字子云,仕終直龍圖閣。浙西提刑,與韓元吉俱以文學顯名當世,故下句擬之陸機、陸云。
機云:以二陸比二韓。《晉書·陸機陸云傳》謂陸機“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云字士龍,少與兄機齊名,雖文章不及機,而持論過之。號曰二陸。”
銀鉤:一種草書體,這里指字跡。《書苑》:“晉索靖草書絕代,名曰銀鉤蔓尾。”白居易《雞距筆賦》:“搦之而變成金距,書之而化出銀鉤”。
參考資料:
1、李清照、辛棄疾.漱玉詞注 :齊魯書社 ,2009:95
這首詞應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罷官閑居帶湖初期。這首詞可能是帶湖宅第落成之后,向韓元吉求作溪堂記文的詞,就像當年請洪邁作《稼軒記》一樣。溪堂應該是建在水邊的一個大的建筑,是帶湖的主要建筑之一,不然也不可能求韓作記也。
參考資料:
1、辛棄疾原著;何懷遠,賈歆,孫夢魁主編.四庫精華 辛稼軒詞集:遠方出版社, 2006:279
上片寫自己退隱的感受。既有喜也有怒,“怒”的是被迫閑居,“喜”的是離開朝廷是非地,這是后退一步的想法。起句破空而來,探尋什么事物能左右作者喜怒哀樂之情。這句詞是從《世說新語》點化而來的。據《世說新語》引荊州民謠說:“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原意是說王恂和郗超多智術,能操縱桓溫的感情,使其喜、怒。而此處只是借以提出問題,引出下面的敘議。“山要”二句緊承“何物”二字,闡述其喜怒的原因。言山要人來此居住,而人卻要山沒有意念。如果山沒有意念,則和作者之心相同,便能使作者喜歡;反之,則會使作者憤怒。用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強烈感情。“恰似”二句寫自己閑居以來的思想狀況。言其像“哀箏弦下齒”隨著人彈奏力度之不同便發出或低或昂或喜或悲的聲調一樣,自己也隨著客觀事物的千變萬化而產生“千情萬意”,無窮無盡,反復不已,使自己長期處于矛盾痛苦之中,令人憤怒之極。
下片寫對韓元吉的希望。換頭寫自己在帶湖府第中建了一個“稼軒”,希望韓元吉能為它作篇序。韓愈有《鄆州溪堂詩》,詩前有長序,記溪堂修建因由,并刻石于鄆州,“溪堂韓作記”本意指此。洪邁曾為辛棄疾作《稼軒記》,韓元吉有無作記不見載籍,估計此處是因韓元吉與韓愈同姓,故連類而及,以便下文頌揚其文學才華。“今代”二句贊揚韓元吉文章寫得好,元吉及其從兄可以和晉代著名詩人陸機與陸云相媲美。作者在《太常引·壽韓南澗尚書》詞中說:“今代又尊韓,道吏部、文章泰山。”此處與之同意,都是稱贊韓元吉文學成就之高。“老眼”二句寫自己盼望心情之切。言其雖還沒有見到韓元吉的佳作,自己已經沉醉其中,表達了作者對韓元吉的崇敬和喜悅之情,并對起句“喜怒”二字作出應有的回應,富有余味。由此詞可看出辛詞對題材的開拓,任何事情都可用詞來表達,“詞為艷科”的藩籬已不復存在。
全詞敘述了自己落職閑居后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表達了作者對韓元吉的要求和希望,可謂千情萬意,百感交集,但樂觀仍為其基調。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太平湖。。吳金水。 萬頃碧琉璃,搖蕩高山頂。時見碧波心,叆叇白云影。風送瀑聲來,欲更尋佳景。佳景未易尋,但覺衣裳冷。
畫梅為章次公成之題四首 其一。。曹家達。 鶴唳四山應,花開月有棱。朔風殘臘鼓,微雪上元燈。沙磧晨逾靜,煙光夜不凝。待招仙子下,遠在最高層。
連日祁寒酷暑不定。。錢之江。 播晴弄雨帝能威,才了重裘又袷衣。莫怪小民無特操,申韓行事本無違。
送陳仲慈叔慈兄弟應選入都。。歐必元。 君不見南海翡翠光五彩,出疆增價踰千倍。又不見合浦雙明珠,入都聲價重璠玙。此物有神終自合,時來何但守方隅。偉哉陳氏之二子,騰驤奮轡東南起。奕世衣冠次第新,不特韋家擅其美。巍巍大父尚書公,立朝廿載陟司空。司空仲子廣文館,登壇樹幟稱宗工。廣文四子皆賢冑,二龍三鳳相先后。伯季文章蚤擅場,叱咤風云齒方茂。仲慈倜儻有仙才,叔慈技進穿楊手。題詩自是泣鬼神,毛穎一掃龍蛇走。二仲詞林大業成,機云誰敢與爭名。是父固能傳是子,何當難弟復難兄。憶同二仲交非薄,無奈風塵泣抱璞。相憐解有贈酬章,白雪瑯瑯滿高閣。故園昔日數相遲,今日河橋折柳枝。斗酒酌君馳遠道,丈夫寧得戀暌離。茲行天子臨軒日,策士新開東閣期。斌斌文學如云盛,從容歌和柏梁詩。君有子虛賦,獻有狗監知。漢庭方側席,安嘆不同時。此時看花御苑北,詞名藉藉滿京國。遇合人間非所難,吾道當令增羽翼。臨岐為君歌此曲,越樹燕云處處碧。
重寄元美 其二。明代。李攀龍。 南冠君子系京華,秋色傷心廣柳車。此地由來多俠客,不知誰是魯朱家。
送兄弟還都至長葛河上四首·雙禽。宋代。韓維。 雙雙河洲禽,文彩披丹質。飛翔不離渚,鳴戲自終日。寒魚伏冰池,歲暮饑爾匹。不欲遠求林,投身避羅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