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舊室滅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絕跡而遠游。
朝發軔于長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宮。歷云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鄉。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彼何生之優渥,我獨罹此百殃?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須之長阪,入義渠之舊城。忿戎王之淫狡,穢宣后之失貞。嘉秦昭之討賊,赫斯怒以北征。紛吾去此舊都兮,騑遲遲以歷茲。
遂舒節以遠逝兮,指安定以為期。涉長路之綿綿兮,遠紆回以樛流。過泥陽而太息兮,悲祖廟之不修。釋余馬于彭陽兮,且弭節而自思。日晻晻其將暮兮,睹牛羊之下來。寤曠怨之傷情兮,哀詩人之嘆時。
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漫漫。劇蒙公之疲民兮,為強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憂兮,事蠻狄之遼患。不耀德以綏遠,顧厚固而繕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鱤。何夫子之妄說兮,孰云地脈而生殘。
登鄣隧而遙望兮,聊須臾以婆娑。閔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從圣文之克讓兮,不勞師而幣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號于尉他。降幾杖于藩國兮,折吳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蕩蕩兮,豈曩秦之所圖。
隮高平而周覽,望山谷之嵯峨。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風猋發以漂遙兮,谷水灌以揚波。飛云霧之杳杳,涉積雪之皚皚。雁邕邕以群翔兮,□雞鳴以嚌嚌。
游子悲其故鄉,心愴悢以傷懷。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沾衣。攬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諒時運之所為兮,永伊郁其誰愬?
亂曰:夫子固窮游藝文兮,樂以忘憂惟圣賢兮?達人從事有儀則兮,行止屈申與時息兮?君子履信無不居兮,雖之蠻貊何憂懼兮?
北征賦。兩漢。班彪。 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舊室滅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絕跡而遠游。 朝發軔于長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宮。歷云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鄉。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彼何生之優渥,我獨罹此百殃?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須之長阪,入義渠之舊城。忿戎王之淫狡,穢宣后之失貞。嘉秦昭之討賊,赫斯怒以北征。紛吾去此舊都兮,騑遲遲以歷茲。 遂舒節以遠逝兮,指安定以為期。涉長路之綿綿兮,遠紆回以樛流。過泥陽而太息兮,悲祖廟之不修。釋余馬于彭陽兮,且弭節而自思。日晻晻其將暮兮,睹牛羊之下來。寤曠怨之傷情兮,哀詩人之嘆時。 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漫漫。劇蒙公之疲民兮,為強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憂兮,事蠻狄之遼患。不耀德以綏遠,顧厚固而繕藩。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鱤。何夫子之妄說兮,孰云地脈而生殘。 登鄣隧而遙望兮,聊須臾以婆娑。閔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從圣文之克讓兮,不勞師而幣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號于尉他。降幾杖于藩國兮,折吳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蕩蕩兮,豈曩秦之所圖。 隮高平而周覽,望山谷之嵯峨。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風猋發以漂遙兮,谷水灌以揚波。飛云霧之杳杳,涉積雪之皚皚。雁邕邕以群翔兮,□雞鳴以嚌嚌。 游子悲其故鄉,心愴悢以傷懷。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沾衣。攬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諒時運之所為兮,永伊郁其誰愬? 亂曰:夫子固窮游藝文兮,樂以忘憂惟圣賢兮?達人從事有儀則兮,行止屈申與時息兮?君子履信無不居兮,雖之蠻貊何憂懼兮?
公元23年,劉玄稱帝高陽,王莽死,劉玄遷都長安,年號更始。公元25年,赤眉入關,劉玄被殺。在這時期中,班彪遠避涼州,從長安出發,至安定,寫了這篇《北征賦》。
《北征賦》是一篇紀行賦,為班彪的代表作,在紀行賦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繼承《楚辭》、《遂初賦》等創作傳統,在繼承中又有變化,對后世紀行賦的創作有較大的影響。
《北征賦》紀述他在西漢末的動亂中離長安至天水避亂的行程。結構模仿劉歆的《遂初賦》,也是結合途中所見景物與有關的史事,抒發感想。由于時事更為艱難,所表現的情緒也更顯悲沉。它的語言精麗整齊,其中寫景的一段(從“隮高平而周覽”到“哀生民之多故”),則顯得清新自然。這種描寫洋溢著作者的真實感情,而且是寫實的筆法,不同于《上林賦》等那種夸張的羅列。此前《遂初賦》的寫景,也已經有這樣的特點。它們直接啟發了后代抒情小賦對自然景色的描寫。
如果拿《北征賦》與楚辭部分作品、《遂初賦》等相比較,就可以看出在結構上存在一些在繼承中又有發展變化的特點。
(一)抒情方式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的轉變。《九章》中的作品多紀實之辭,《涉江》一詩又是寫他放逐生活中最凄苦的一段經歷,但詩的開始卻采用了與《離騷》相類似的浪漫主義手法,表現他的極端苦悶,欲忍不能的感情。《涉江》的后半部分以及亂辭,也是采用的浪漫主義手法。特別是亂辭部分,采用香草美人的托喻,與《離騷》的寫法一致。《北征賦》中,無論交待起行原因,還是描寫景色都從實際出發,即使是亂辭部分,也拋卻了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采用更為直接的抒情方式。
(二)寫景與抒情由分離到逐漸緊密的結合。《涉江》中的景物描寫,雖然能夠表現作者的凄苦情懷,但景與情從整體上還顯疏遠,還有著為寫景而寫景的嫌疑。《遂初賦》和《北征賦》寫景與抒情結合的較為緊密,特別是《北征賦》,寫景能從作者的感情基調出發,更好的表現了作者感時傷世之情懷。
(三)借助歷史事實抒情方面,由情與史的分離到逐漸緊密的結合。《涉江》的整個第四部分,都在敘寫歷史上忠而見棄的人物,以表達作者自己“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之情。而《北征賦》則沒有相應的部分。此賦是在紀行的過程中,將史實與感情緊密的結合了起來,而不再是單獨列為一部分去敘寫。
(四)亂辭部分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涉江》對君主忠誠不二的感情抒發,到《遂初》的以道家出世思想作結,抒發自己恬淡的自娛之情,再到《北征賦》以君子固窮而守節的儒家思想的抒發,其發展軌跡是鮮明的。
作為紀行賦的成熟之作,《北征賦》確實表現出了與其在賦史地位上一致的優點。交待起行原因之簡潔,借景抒情之恰切,敘史抒情結合之緊密,抒發感情之真摯,語言之平易曉暢,都是《涉江》、《遂初》所不能比擬的。蕭統《文選》選賦,紀行一門首選《北征賦》;清人陳元龍《歷代賦匯》亦列其為紀行賦第一篇。可見二人同選《北征賦》列為首篇,并非偶然。
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好古敏求,與其兄班嗣游學不輟,才名漸顯。西漢末年,為避戰亂至天水,依附于隗囂,欲勸說隗囂歸依漢室,作《王命論》感化之,結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帶 ) , 為大將軍竇融從事 , 勸竇融支持光武帝。東漢初,舉茂才,任徐縣令,因病免官。班彪學博才高,專力從事于史學著述。寫成《后傳》60余篇,斟酌前史,糾正得失,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漢書》,史料多依班彪,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
班彪。 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好古敏求,與其兄班嗣游學不輟,才名漸顯。西漢末年,為避戰亂至天水,依附于隗囂,欲勸說隗囂歸依漢室,作《王命論》感化之,結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帶 ) , 為大將軍竇融從事 , 勸竇融支持光武帝。東漢初,舉茂才,任徐縣令,因病免官。班彪學博才高,專力從事于史學著述。寫成《后傳》60余篇,斟酌前史,糾正得失,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漢書》,史料多依班彪,實際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繼續。其女班昭等又補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歲除寇至和吳廣文五首 其五。明代。林大春。 誰染關山戰血紅,三吳壯士引雕弓。荒林虎嘯風聲切,野戍烏啼夜色空。未信吟詩能退虜,翻令生子學從戎。何當挽取天河水,凈洗扶桑日月東。
除夕。明代。邱云霄。 浮生荏苒年光盡,舊業凄涼壯志違。醉里自憐傷古調,燈前兒舞試新衣。千家爆竹城闉莫,一箸柔蔬酒力微。白發總能知歲改,青山依舊對柴扉。
和泛池三首 其二。明代。邊貢。 聞結茅亭傍水邊,幾時同泛釣魚船。酒賓詩主東南美,霽月光風上下天。白雪可須推郢調,黃州真屢夢坡仙。休嫌小隱鄰城市,心遠由來地自偏。
示內絕句二首 其二。。羅元貞。 珍重秋糧下賜難,只宜稀煮不宜乾。如今卻合養兒訣,最好三分饑與寒。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