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出塞詞。唐代。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扎緊戰袍,系上紅纓大刀,打馬前行,雪夜度過洮水河。
旗子高揚,連夜沖入單于帳內,砍殺胡兵,寶刀都殘缺破損了。
金帶:大刀柄上系的紅綢子。連環:一種刀。束:捆。
臨洮(táo):古縣名,在今甘肅省岷縣,以臨洮水得名,在臨河沿岸。
卷(juǎn)旗:指急行軍,軍旗高高飄揚。
劫:劫持,沖殺。
斫:讀zhuó,砍。缺:破損。
唐王朝深受西、北少數民族特別是吐蕃君主的侵擾之苦,唐軍也不時出擊,攻占對方土地。公元八四六年以后,吐蕃內部分裂,接著蕃、漢兩族人民起義,趕走吐蕃守將,唐軍也伺機進攻,收復大片土地。此詩便作于這一時期,反映了當時這一時期的情況。
參考資料:
1、房開江 潘中心編.唐人絕句五百首:貴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01月第1版
這首詩猶如一幅出征圖,給人以強烈的感召力。
“金帶連環柬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這兩句寫全副武裝的將士們出征殺敵。上句寫軍中將領的裝束。詩人不說其頭盔鎧甲,也不說其長短兵器,只言其腰帶,色為金色,質為金屬,緊束腰間,提攜戰袍,僅此一句,就寫出一個英武將軍的雄姿。下句寫騎兵部隊出征突出的場景。從“馬頭沖雪”四字看出,大雪紛飛,唐軍赴戰之艱辛,騎兵隊列,奔騰如潮,直赴敵陣,透出此戰必勝的勃勃雄心。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這兩句寫夜襲敵軍營的情景。上句的一“劫”字,寫出唐軍將士在軍旗率領下,直搗敵軍最高統帥的營帳,大有出其不意,石破天驚之感,表現了唐軍作戰的機智和勇敢。“卷旗”,表明將軍旗卷在旗桿上,悄然指向敵軍兵帳;“夜襲”,是說這次戰斗是實行的夜間突襲,看出這場戰斗是出其不意,奔襲敵營。下句寫唐軍闖進匈奴兵營,揮刀舞劍,東殺西砍,敵人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這句把詩的激情推向高潮。一“亂”字寫出唐軍與敵作戰的情景,見敵就殺,將寶刀左右揮舞,寫出將士飽滿的戰斗精神。一“缺”字非常傳神,寫出唐軍因砍殺敵兵過多,刀劍竟然為之缺豁卷刃,表明與敵人戰斗的激烈和慘重。
這首詩除具有一般邊塞詩那種激越的詩情和奔騰的氣勢外,還很注重語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壯的場面中插入細節的描寫,醞釀詩情,勾勒形象,因此全詩神定氣足,含蓄不盡,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馬戴。 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今江蘇省東海縣)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初冬有事武闈登三山南樓眺望。明代。盧龍云。 一上層樓寓目寬,南中十月只輕寒。千山雨過林仍綠,萬木霜催葉未丹。騎射此時資講武,蒐羅他日備登壇。漢家頗牧頻推轂,須信封侯事不難。
送謝伯儀守開州。明代。徐溥。 賢哉三謝后,分命守開州。卓犖才聲重,循良政績優。論交當早歲,惜別已深秋。五馬馳官道,雙旌指驛樓。由來今刺史,即是古諸侯。屈指三霜后,榮遷拜冕旒。
移居太仆街。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城遙漏聲杳,起望恒佇立。憑仗窗間禽,晨晦有消息。迂慢恐非宜,取近愧寡力。暫借鷦鷯枝,豈敢望安逸。
偈六十九首 其六十五。宋代。釋道寧。 摩竭正令,未免崎嶇。少室垂慈,早傷風骨。腰囊挈錫,辜負平生。煉行灰心,遞相鈍致。爭似春雨晴,春山青。白云三片五片,黃鳥一聲兩聲。千眼大悲看不足,王維雖巧畫難成。直饒便恁么,猶是涉途程。人從卞州來,不得東京信。
秋杪二日招諸友集靜遠堂分得門字時扈芷天游二上人新至。。范景文。 共挹高秋色,茗杯遠意存。囊云來古澗,繪雪艷耑門。花影當風亂,歌絲入夜繁。禪參清醉里,聽曲莫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