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河湟有感。唐代。司空圖。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自從蕭關一戰后,春風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區了。
而今漢家兒童都說胡人語,卻向著城頭罵著漢人。
河湟(huáng):黃河與湟水,指河西、隴右地區。
蕭關:古關塞名,故址在今甘肅固原縣北。
異鄉:此謂異域。
安史之亂時,邊防空虛,吐蕃乘機于廣德元年(763),侵入大震關,蘭州、秦州等河西、隴右地區均告失陷。又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都護府,安西阻絕。司空圖這首《河湟有感》即悲嘆河湟因長久失陷,致使漢蕃生聚,民不思歸的局面。
參考資料:
1、霍松林.霍松林選集·第十卷.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0:359
前兩句詩人用精煉的語言說明了吐蕃借唐朝內亂乘機攻占河湟的歷史事實。蕭關當時為河湟與內地之間重要軍事關塞。蕭關一陷,河湟阻絕,詩中用“隔斷異鄉春”形象地表明河湟與內地音訊不通,處于西地分裂局面的狀況。此處,“春”者,非僅言季節或氣候,更是指民族習慣,民族情感而言。郎士元《送李將軍赴鄧州》詩中有“春色臨關盡,黃云出塞多”,是偏重于對邊地氣候環境的特征來說的。司空圖在“春”字之前,冠上“異鄉”,再形容為“隔斷”,足見其非僅言河湟氣候與內地不同,而是欲為讀者指出,處于吐蕃統治下的河湟地區,人們已無法感受唐朝教化,況“蕃音虜曲直難分”,漢人也逐漸蕃化,民族感情亦漸消失,十分讓人傷痛啊。句中“一自”和“隔斷”包含時間的先后,也是事件的因果,暗含了詩人對分裂局面的沉痛心情。
后兩句寫詩人對漢兒學胡語感到不幸和痛心。“漢兒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寫出詩人為之痛心,為之落淚的不幸事實。本來,華夷雜居,彼此感化,是很正常的,亦為史書或詩文所常見。“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胡兒向化新長成,猶自千回問漢王”。都反映了彼此和睦相處的情況。然而,這首詩中詩人所悲嘆的是,因為長期淪陷,河湟漢兒已是語言改變,民族情感淡薄。詩人對此痛心嫉首,扼腕嘆息。南宋陸游《送范舍人歸朝》:“東都兒童作胡語,常時思此氣生癭。”寫處于金朝統治的開封,漢家兒童的語言變化,與司空圖反映的是同一種情況。
這首詩不重敘事,而在抒發感慨,寄寓情懷。四句中,前半偏重虛寫,指出河湟失陷局勢;后半采用實寫,選用一典型事例作結,引出失地所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又是河湟長期失陷的結果,引人深思。詩人很少運用感情色彩濃厚的詞匯來表現情感,但從“一自”、“卻”等表時間和轉折意義的詞中,可以使讀者體會到詩人內心強烈的感受。這種悲慨的詩風,會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
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十二月八日散步上海廢城西見古木寒鴉與伯未同賦四首 其二。。曹家達。 往日延秋門上呼,夜砧聲里每將雛。而今拋棄荒園里,誰省當時尾畢逋。
怪石歌。。陸初望。 鄱陽湖邊停短橈,登山山石森岧峣。累累奇怪相轕轇,便逢名畫難為描。饑鷹側翅摩九皋,怒猊攫爪窺云坳。立者如鶴伏者猱,澗邊臥者如潛蛟。忽如達摩航海濤,忽如老父谷城遭。手擎一卷疑兵韜,又似鐘馗披錦袍,奇丑不畏旁觀嘲。就中獨具天仙標,翩然鬟髻誰刻雕。得無思婦魂未銷,望夫佇立豐姿嬌。我聞古人聯石交,皺瘦漏秀聲價高。似此怪狀羅煙霄,古人相石徒皮毛。
和李嘯樓先生三醉木芙蓉原韻 其三。。劉鳳梧。 霜華爭妒雁來紅,時白時黃變幻中。太液遺芳今有主,莫因人去悵庭空。
水中蒲。元代。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美玉尚待價,明珠終不污。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見異香諸山喜而有作。明代。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譬山行見湖,昏昏秪浩瀚。何如行湖中,坐見山秀爛。仆尚請決筮,得《需》利在彖。毅然促飛櫓,猛進不復懦。探穴有虎子,履險獲奇觀。出浦即會勝,列障擁一岸。遙思攬吳香,妄意覓仙幔。群聳西若監,巨浸東罔畔。天謂湖太淫,設此似按攤。云濤日沖撞,石趾力抵捍。輸贏各無能,兩壘對楚漢。我行鋒鏑間,便以老命判。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始有舟楫虞,盡被山破散。山亦有情狀,要我綺語贊。氣聚勢則附,形散脈復貫。遠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換。雖靜有動機,萬態紛變亂。虬龍徐蜿蜒,獅猊悍奔竄。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正展芙蓉屏,橫亙蒼玉案。晴縠縐日光,莫熨錦繡段。金庭與玉柱,遠弄波影燦。歷眼四十程,續續青不斷。平生詫傳聞,信美非謾讕。修辭聊梗槩,歸憶庶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