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從戎出渭濱,壺漿馬首泣遺民。
夜棲高冢占星象,晝上巢車望虜塵。
共道功名方迫逐,豈知老病只逡巡。
燈前撫卷空流涕,何限人間失意人。
憶昔。宋代。陸游。 憶昔從戎出渭濱,壺漿馬首泣遺民。夜棲高冢占星象,晝上巢車望虜塵。共道功名方迫逐,豈知老病只逡巡。燈前撫卷空流涕,何限人間失意人。
回憶往日曾隨軍強渡渭水,在馬背上看著遺民提著酒漿對我們哭訴。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著繁星,白天又在戰車上眺望著胡虜逃跑的煙塵。
都認為功名屈指可得,誰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獨自徘徊。
一盞青燈下握著書卷徒然痛哭,怎會想到竟是這世上的失意之人。
壺漿:指酒漿。
高冢:即高山。
迫逐:等于說很快可以求得。
逡巡(qūn xún):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或退卻。
卷:指史籍。
流涕:流淚。
乾道八年(1172),陸游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的邀請,赴南鄭(漢中)襄贊軍務,遂在當時的抗金重地南鄭過了一段令他畢生難忘的軍旅生活。詩人晚年,寫了相當多的詩詞回憶他這段軍旅生活,這首詩就是其中一首。此詩寫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當時詩人處于閑職,以中奉大夫銜提舉沖祐觀。
參考資料:
1、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9
“憶昔”這個題目,一般地說都應該包括兩方面內容:對昔日生活的回顧和由此產生的感想。這首詩即分兩部分來寫。
前兩句寫初到南鄭。從南鄭跨越秦嶺,出大散關,即臨渭河,所以說“出渭濱”。首句寫作者當年曾隨軍強渡渭水,次句寫關中百姓慰問宋軍,并向他們泣訴在被占區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軍收復失地。三四句寫在南鄭的活動。這兩句用“晝”“夜”概括全天活動,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準備工作的熾烈感情。
后四句是憶后的悲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認為”功名屈指可待來展示詩人當年的壯志。“豈知老病只逡巡”,用“沒有料到”作轉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轉直下,至末二句則與前半首形成鮮明對比。如今他一邊撫摸書卷,一邊流淚。詩人燈下披覽史書,聯想自己,不由得悲從中來。
此詩在章法上,每兩句構成一個小的意群,再由這四個鏈條組成全篇,結構天成,思路精密。語言運用上,作者深于錘煉,比如“壺漿馬首泣遺民”,一句三意,寫盡了北方遺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寫眼前,不僅表現了一個“老病”者的行動特征,而且刻畫出一個有志之士無法施展抱負的彷徨心理。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夜飛鵲。近現代。陳匪石。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云。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居近宋廛庭宇,瓜果記當年,詩夢閑溫。重認蛾眉蟬鬢,花期月夜,紅淚殷勤。素紈半蝕,換宮聲、待返秋魂。但寒山無語,南枝自繞,特地傷神。
暮春道中見桃花尚開。明代。薛瑄。 馬穿新綠過園林,已恨秾芳誤賞心。猶有小桃花未落,獨留馀艷到春深。
漁家傲 其六 送吳龍津給舍擢江西少參,陵龍津使朝鮮初回,云彼國有夢予記之以詩者。明代。夏言。 妙年青瑣才名動。朝陽正爾看鳴鳳。萬里親將龍節捧。勞傳誦。東夷聞有尚書夢。奉使歸來明主重。福星又遣臨章貢。樓下紫薇花滿洞。群仙共。清詞一曲遙相送。
從美人家折得桃花一枝歸供膽瓶。清代。孫原湘。 折得天臺頂上枝,爭開已近十分時。祇緣來自傾城處,頓覺生成絕世姿。物但關情皆可愛,事真入手不嫌遲。人間多少嬌紅色,不種伊家不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