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從戎出渭濱,壺漿馬首泣遺民。
夜棲高冢占星象,晝上巢車望虜塵。
共道功名方迫逐,豈知老病只逡巡。
燈前撫卷空流涕,何限人間失意人。
憶昔。宋代。陸游。 憶昔從戎出渭濱,壺漿馬首泣遺民。夜棲高冢占星象,晝上巢車望虜塵。共道功名方迫逐,豈知老病只逡巡。燈前撫卷空流涕,何限人間失意人。
回憶往日曾隨軍強渡渭水,在馬背上看著遺民提著酒漿對我們哭訴。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著繁星,白天又在戰(zhàn)車上眺望著胡虜逃跑的煙塵。
都認為功名屈指可得,誰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獨自徘徊。
一盞青燈下握著書卷徒然痛哭,怎會想到竟是這世上的失意之人。
壺漿:指酒漿。
高冢:即高山。
迫逐:等于說很快可以求得。
逡巡(qūn xún):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或退卻。
卷:指史籍。
流涕:流淚。
乾道八年(1172),陸游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的邀請,赴南鄭(漢中)襄贊軍務,遂在當時的抗金重地南鄭過了一段令他畢生難忘的軍旅生活。詩人晚年,寫了相當多的詩詞回憶他這段軍旅生活,這首詩就是其中一首。此詩寫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當時詩人處于閑職,以中奉大夫銜提舉沖祐觀。
參考資料:
1、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9
“憶昔”這個題目,一般地說都應該包括兩方面內容:對昔日生活的回顧和由此產生的感想。這首詩即分兩部分來寫。
前兩句寫初到南鄭。從南鄭跨越秦嶺,出大散關,即臨渭河,所以說“出渭濱”。首句寫作者當年曾隨軍強渡渭水,次句寫關中百姓慰問宋軍,并向他們泣訴在被占區(qū)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軍收復失地。三四句寫在南鄭的活動。這兩句用“晝”“夜”概括全天活動,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準備工作的熾烈感情。
后四句是憶后的悲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認為”功名屈指可待來展示詩人當年的壯志。“豈知老病只逡巡”,用“沒有料到”作轉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轉直下,至末二句則與前半首形成鮮明對比。如今他一邊撫摸書卷,一邊流淚。詩人燈下披覽史書,聯(lián)想自己,不由得悲從中來。
此詩在章法上,每兩句構成一個小的意群,再由這四個鏈條組成全篇,結構天成,思路精密。語言運用上,作者深于錘煉,比如“壺漿馬首泣遺民”,一句三意,寫盡了北方遺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寫眼前,不僅表現(xiàn)了一個“老病”者的行動特征,而且刻畫出一個有志之士無法施展抱負的彷徨心理。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有客。明代。韓上桂。 有客形容黯如漆,裙短不覆才到膝。不知兩眼為誰青,但取高歌留白日。讀書十載北山中,泉石泠泠常溯風。興狂便掣青萍劍,氣奮欲掛扶桑弓。年來上策獻天子,彩筆揮成裂云綺。勢蹋昆崙萬仞峰,更傾百折東流水。風云散合近如何,點額屢困空蹉跎。春草春花長駐世,祇應蠟屐捫青蘿。桂枝糾結徒相戀,下看世俗成滂沱。嗚呼,下看世俗成滂沱,古來偃蹇何其多。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
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趨公既罷因覽西郊形勝最后過澄懷園和內直友人春晚退直詩 其六。清代。龔自珍。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目病初愈示敬亭貽謀。清代。敦敏。 浮云漸盡尚模糊,慚說星眸戀若珠。對面花如隔秘霧,推窗月似障紗幮。難同阮藉論青白,好向維摩參寂無。忽憶東堂狂飲夜,燈光爛燦醉呼盧。
獻姚石甫先生即以贈別 其二。清代。龍啟瑞。 未了看山愿,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為友朋遲。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
用晦以三寸篋貯金字佛經咒二十余卷精工之甚感而賦謝。明代。王世貞。 函端舍利發(fā),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類群龍藏,收來一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