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烏飛絕。絳河綠霧星明滅。燒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咽。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醉落魄·棲烏飛絕。宋代。范成大。 棲烏飛絕。絳河綠霧星明滅。燒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咽。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此詞寫退隱生活中一個吹笙自娛的清夜。
烏鴉已歸林棲息,不再飛翔。天河籠罩著淡綠色的霧靄,透過它,可以看見時隱時顯,若有若無的星光。絳河,即天河。古人觀星象以北極星為標準,天河在南,南之代表色為丹、為絳,所以天河又叫絳河(見明王逵《蠡海集·天文類》)。此時,正好點燃香爐,展開竹席,臥于清蔭之下。簟(diàn),竹席。樾(yuè),成蔭的樹木。“花影吹笙”,是在花影下吹笙的省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音樂與淡黃月色,扶疏花影互相映襯,越顯得空靈剔透。
近代詞評家俞陛云激賞此句并以近人鷗堂詞“月要被它,愁著酒般黃”比較,認為沒有“花影”兩句融渾(《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下片即接寫笙聲,如好風碎竹,雪清玉脆。昭華,古樂器名,即玉管。傳說秦咸陽宮有玉管,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上面刻有“昭華之琯”,此指笙。“弄”,有兩層意思,一指奏樂,又指一曲為一弄。咽,謂簫聲幽咽,如泣如訴。“涼滿北窗”呼應“臨風”,故鬢絲撩亂,綸巾吹折。軟紅,即紅塵,如此良夜,如此風情,那些碌碌奔走于紅塵之人,是不能夠理解、不會欣賞的。
清代詞評家宋翔鳳認為“此詞正詠吹笙也。上解(片)從夜中情景點出吹笙。下解‘好風碎竹聲如雪’,寫笙聲也。‘昭華三弄臨風咽’,吹已止也。‘鬢絲撩亂’,言執笙而吹者,其竹參差,時時侵鬢也。如吹時風來則‘綸巾折’,知‘涼滿北窗’也。”(《樂府余論》)正所謂“草灰蛇線”,脈絡分明。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四十三。清代。姚燮。 秦塵起關朔,西挾太行走。排風入東界,齊魯遍蒼狗。高天掛木葉,白日墮星斗。奔車陷低穴,驚馬折其首。誰摶九州土,上與塞天口。不測誠難虞,在境已身受。但持艱險暫,自得順平久。廓清還太虛,渣滓復何有?
小雨效韋體。宋代。張耒。 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虛窗度遙吹,稍覺青葉舉。殘蔬知夏余,隕葉兆秋序。幽獨無往來,烹茶誰晤誰。
題劉至誠行樂。清代。戴亨。 溪回蕩云容,虬松勢妖矯。日月摩高巔,石瘦青苔老。科頭信芒鞋,臨風恣幽討。箕踞憩云根,蒼翠午陰悄。觸目與神謀,精理擴懷抱。得意已忘言,隔澗聞幽鳥。邃壑古煙深,呼童覓瑤草。
滕縣。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但愿風雨時,民獲飽粱面。前日江淮行,稍聞趙代甸。連年苦旱魃,黔首盡離散。不覺投匕箸,豈復顧廚饌。茲土景物舒,舉目皆可忭。天人本相待,有備故無患。彼豈無父母,夫何罹此變。無乃期會繁,反令慈惠殄。征夫徒駪駪,憂喜付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