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唐代。李商隱。 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
暫且借著這杯酒遣散無聊,不要損壞了你的愁眉與細腰。
人世間除了死亡沒有比得上離別更痛苦了,春風不因為愛惜柳枝而不讓離苦之人去攀著。
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每枝都依依不舍,萬千枝條在日暮里拂走斜陽。
為了告訴行人不要為情折盡枝條,柳條送走行人也歡迎來客。
離亭:離別的釋亭,即釋站,是離別處。賦得折楊柳:賦詩來詠折柳送別。《折楊柳》是曲子名。
送:遣散。無憀(liáo):即無聊,無所依賴,指愁苦。
愁眉與細腰:柳葉比眉,柳枝的柔軟比腰,有雙關意。
爭擬:怎擬,即不擬,即為了惜別,不想愛惜柳條。
含煙惹霧:籠罩在煙霧中的茂密的柳條。依依:狀戀戀不舍。
參考資料:
1、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隱選集 :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2006 :299-301 .
2、劉學鍇 李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92-193 .
3、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 .李商隱詩選 :中華書局 ,2006 :178-180 .
這兩首詩與杜牧《贈別》主題相同,即和心愛的姑娘分別時的離別之作,但寫法各別。離亭指分別時所在之地,亭即驛站。賦得某某,是古人詩題中的習慣用語,即為某物或某事而作詩之意。詩人在即將分別的驛站之中,寫詩來詠嘆折柳送別這一由來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風俗,以表達惜別之情。
第一首起句寫雙方當時的心緒。彼此相愛,卻活生生地拆散了,當然感到無聊,但又勢在必別,無可奈何,所以只好暫時憑借杯酒,以驅散離愁別緒。次句寫行者對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辦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體。你本來已是眉愁腰細的了,哪里還再經得起損傷?”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緒放松一下,正是為了下半首把它更緊張起來。第三句是一句驚心動魄的話。除了死亡,沒有什么比分別更令人痛苦。這句話是判斷,是議論,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緊承第三句,針對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風有情,不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柳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人世死前惟有別”的痛苦的人們去盡量攀折。這一句的“惜”字,與第二句的“損”字互相呼照。因為愁眉細腰,既是正面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以柳葉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詩歌中的傳統比喻。莫損也有莫折之意在內。
第二首四句一氣直下,又與前首寫法不同。前半描寫楊柳風姿可愛,無論在煙霧之中,還是在夕陽之下,都是千枝萬縷,依依有情。而楊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會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來歸客。送行誠可悲,而迎歸則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損愁眉與細腰”那句雙關語。就人來說,去了,還是可能回來的,不必過于傷感以至于損了愁眉與細腰;就柳來說,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將它一齊折掉。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則為更好。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送鐘伯震赴江陵。明代。謝肅。 方城山高江漢長,江陵?日居荊王。累葉豪華不可當,五千馀里開封疆。南馮蒼梧帶沅湘,北?陘塞連鄒陽。巫巴靖謐淮浙寧,師旅財賦雄且強。合縱諸侯向山東,揮戈足驅秦虎狼。盤血未乾巳背盟,熊槐此謀誠不臧。況復章華為內荒,親密?佞疏忠良。竟入武關身殞亡,國人哀痛摧肝腸。頃襄胡乃與秦平,大鳥不射空彷徨。一朝白起拔郢城,兩東門蕪吁可傷。后來牧守劉景升,坐談西伯控一方。先主因之取益梁,伏龍鳳雛皆奮揚。龍慄中原關羽獨,大帝屯師窺兩國。五朝君臣循軌躅,屏蔽上流關失得。皇明幅員包海岳,蠻貊羌夷咸率服。唾爾成都彈丸蹙,山川形勢胡不覿。浮我江陵千艦粟,十萬貔貅行水陸。歘忽星橋在吾目,獻捷南京定神速。江陵貳令才谞足,此時焉得虛縻祿。即將善政敷遺俗,卻步巖廊鳴佩玉,萬里青云一黃鵠。
渡江。宋代。孔武仲。 扁舟臨朝陽,匹馬渡江北。志士豈懷居,征夫樂行役。東風吹高原,生意密如織。早晚卸塵鞍,皇州正春色。
鯸魚。。弘歷。 湖中藻荇蕃,蔓延叢累積。搴芼與铚艾,萌芽旋充斥。舟楫礙泛流,波瀾溷澄碧。是應例除莠,詢得一良策。鯸魚此為糧,育湖俾搜索。藻荇則已盡,荷芰乃并食。魚所能者啖,不能者揀擇。溲矢更遺污,綠水成黃色。藻荇穢復里,鯸魚穢面額。不什不變法,欲速疏籌畫。一利一弊滋,覽物理可格。
傅山父攜示曾玉堂和余韻答之。宋代。李曾伯。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憶征西府勞清夢,望上東門想貴游。何似天風輕借助,放教歸老釣魚舟。
次韻解安卿石假山。元代。程鉅夫。 夜瞻光怪晝生輝,數尺嵌巖舊見稀。欲獻楚王憂刖足,怕逢織女誤支機。斜當明月偏宜照,近逼紅塵不敢飛。中慶堂中蓬島客,相看不覺戀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