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武陵桃源送人。唐代。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進入幽靜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雞犬處處,是那秦時人家。
最先見到這幅美景的是誰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動依舊,桃花也重開了。
幽遐:僻遠;深幽。
耶:文言疑問詞,相當于“呢”或“嗎”。
本詩所引武陵,自然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源。可以說整首詩都是從其中化出。
陶淵明作《桃源記》,云:‘源中人自言,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自是之后,詩人多賦《桃源行》,不過稱贊仙家之樂。”武陵之于桃源,不僅在唐詩中得以繼承和發展,而且對于初唐的山水田園詩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一些“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不僅具有更浪漫的想象空間和絢麗色彩,而且還產生了神奇詭異的仙化意象。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當時唐朝社會道教盛行,再加上富裕的生活和繁榮昌盛的社會使得人們追尋心靈深處中對于生命短暫的憂郁。因此,許多篤信道教的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常常會描寫他們近乎幻覺式的想象。據劉中文先生考證,在現存的唐人詩詞中,以“桃花源”為題的作品達21題24首之多,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唐詩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 ...
包融。 唐詩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
諸公唱和多記經歷之事因感昔游復用元韻凡三。宋代。蘇頌。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紫微舊刻蘭堂閟,朱字新牌藝院題。更識訓詞深厚意,言成膏澤惠編齊。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明代。顧清。 視不成形舉目存,青燈一盞近黃昏。彭殤竟是誰分出,妄使瞿曇欲斷恩。
諸路發解勸駕。宋代。吳潛。 東郡衣冠盛,南宮榜帖新。諸科唐取士,數路漢得人。鳴鹿殷勤意,攀龍變化身。若為明主獻,忠讜要披陳。
蒲關西道中作。唐代。李山甫。 國東王氣凝蒲關,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傳歌吹萬家閑。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