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
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
群公滿天闕,獨去過淮水。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
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
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
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潛虬且深蟠,黃鵠舉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飯。
送王大昌齡赴江寧。唐代。岑參。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群公滿天闕,獨去過淮水。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潛虬且深蟠,黃鵠舉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飯。
面對著酒杯沉默不語,今日里滿懷愁緒為您送行。
圣明的時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到江南水鄉去當個小官,風波經歷幾千里。
諸公擠滿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過淮水。
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憶起那臨江的高樓。
自從聽說您要前去,叫我頻頻望著那南徐州。
獨居僻巷緊閉著門,夜晚寒燈靜照著深屋。
北風吹起微雪,抱著被子愿意同住宿。
您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開之時。
舟中自會大發感興,湖上定能多寫新詩。
虬龍且要深潛屈蟠,黃鵠高飛也不論早晚。
請愛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飯。
王大昌齡:王昌齡,唐代詩人。
悵然:失意不樂貌。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明時:指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的盛世。
攻文:一作“工文”。
澤國:水鄉,江南水量豐富,故云,此處指江寧。從:任職。
天闕:皇宮前的望樓,此處指朝廷。
淮水:即淮河,赴江寧須經此河。
富春渚:富春江,為錢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陽縣南。渚:水中小洲。岑參父植曾任衢州司倉參軍,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參隨父曾居此。
臥江樓:無考。當指富春江畔一小樓,岑參曾居于此。南徐州:東晉南遷,僑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蘇鎮江),故云。參父植曾任江南東道潤州句容縣令,治所屬南徐州轄地。
頻望:一作“頻夢”。
窮巷:冷僻簡陋的小巷。
京口:今江蘇鎮江。
桃花時:桃花開在陰歷二月,送別時是冬天,等王昌齡走到京口時,已在二月桃花盛開的季節了。
饒:多。孤興:陸機《文賦》:“對窮跡而孤興。”指感時觸景,而獨自幽賞。
虬:傳說中有角的龍。蟠:深屈而伏。此處以潛虬比擬王昌齡才華橫溢而不得重用。
黃鵠:天鵝。舉:高飛。黃鵠非燕雀,雖暫且屈伏,終有一日必高舉之上。此處也以黃鵠擬王昌齡。黃鵠舉:一作“鶴飛來”。
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廟才。
努力加餐飯:借用《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句,此處告慰好友遠行多自珍重。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4
2、阮堂明 解評.岑參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3、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42-144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盛唐著名詩人。史載,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因“不護細行”被貶謫江寧,岑參為之餞行,并作此詩以寄感慨。
參考資料:
1、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42-144
2、阮堂明 解評.岑參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此詩為送別王昌齡而作,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仕途多舛給予同情,并勉勵友人再展鴻圖,青云直上。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此四句寫為將赴貶所的王昌齡餞行,而悲涼憂郁的氣氛籠罩著大家,使他們把盞對斟,欲說還休。君子臨治世,當有為于天下,而王昌齡卻難君臣遇合,被貶外官。詩人嘆息王昌齡徒有生花之詩筆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卻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經世才華。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此四句寫王昌齡赴江寧任一微官,而路途遙遙,跋山涉水,又轉而嘆惋朝廷官員濟濟,獨君被“明主棄”,流落異地,寂寞孤獨。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此四句寫由王昌齡將赴的江寧貶所,引起作者對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詩人對好友的殷切關懷與牽掛,也隨好友征帆一路追隨到江南水鄉那個有過少年時的歡樂與眼淚的地方。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此四句寫窮巷獨居的詩人,熒熒一盞孤燈相伴,北風卷著雪花在屋外肆意飛舞,如此寒涼之景,作者想起將遠行的好友王昌齡,漫漫征程孑然獨往,好友的凄涼光景當比自己尤甚。情動之下,臨別之余,詩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敘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此四句為詩人想象王昌齡南行至京口時,當是桃花爛漫的季節。雖然孤舟孑行,無人做伴,見此桃花紛紜、春意盎然之景也必當詩興大發,佳篇連成,精神煥發起來。
“潛虬且深蟠,黃鵲舉未晚,”此四句寫詩人贊賞王昌齡的高才大器,雖不得明君賞識,一時重用,亦當如葆真之潛龍,待舉之黃鵠,終有一日青云直上,鴻圖再展。
詩人感嘆好友遠謫他鄉,孑然獨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時,不得重用,勸慰好友不必計較一時得失,當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轉機。全篇彌漫著詩人對好友的真切掛念和殷殷祝福。舊居的追憶、陋屋的同宿、遠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詩興,詩人設身處地地與好友同悲歡,真摯的友誼不言而喻。語言樸素自然卻感情豐沛,思緒萬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次韻宋太守薰烈避居湯水寺作贈其孫。元代。丁復。 江上休為郡,淮邊入戰場。徑來悲棹短,避去恐謀□。夾道松行直,臨池蘚甃方。蕭然忘執熱,宴坐有清涼。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夏日飲表弟劉敬宇水亭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別業中丞舊,新塘鑿更奇。亭深鳧雁渚,樹老鳳凰枝。惜往寧多日,徵歡又一時。洗杯酬愛弟,偏憶渭陽詩。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吳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盤。囊紗縈臂玉,恍記汝南山。黃鵠招不來,仙子何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