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發(fā)江左,風(fēng)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還,獨(dú)立揚(yáng)清波。
載酒五松山,頹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萬里遙相過。
撫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明日別離去,連峰郁嵯峨。
五松山送殷淑。唐代。李白。 秀色發(fā)江左,風(fēng)流奈若何?仲文了不還,獨(dú)立揚(yáng)清波。載酒五松山,頹然白云歌。中天度落月,萬里遙相過。撫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明日別離去,連峰郁嵯峨。
秀美的容色多生在南國,你風(fēng)雅瀟灑,真令人無話可說。
殷仲文一去而不回還,唯有你獨(dú)立于世,激揚(yáng)清波。
帶著酒來到五松山上,醉中高唱《白云歌》。
中天的月亮已經(jīng)偏西,但仍遙隔萬里拜訪你我。
手把酒壺流連這輪明月,唯恐把大好的時光蹉跎。
明天你就會離我而去,只剩下高峻的山嶺連綿不絕。
五松山:在今安徽銅陵西北。殷淑:道士李含光門人,道號中林子。
江左:即江南。
若:汝,你。奈若何:誰能和你相比。
仲文:指晉人殷仲文。據(jù)《晉書·殷仲文傳》“殷仲文,南蠻校尉顴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頹然:感傷之意?!栋自聘琛罚河置栋自浦{》。相傳穆天子與西王母宴飲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因首句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謠》。
“中天’’二句:謂月過半空,已向西落,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流光”句:謂光陰似箭,令人憂愁。
“連峰”句:形容別離后將相隔萬水千山。郁:阻滯。嵯峨:山高峻貌。
參考資料:
1、銅陵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銅陵文史資料 第10輯 銅都?xì)v代詩詞集注 .銅陵市:銅陵市地方志辦公室,1994年:10-11頁
2、詹福瑞.李白詩全譯.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665頁
這是一首頗有新意的離別詩,一首貯滿友情和才情的詩歌。
詩一開首,先夸對方的才情。好友殷淑“秀色”江南,“風(fēng)流”無比,真像才貌雙全的殷仲文再生。詩人以“送別”為這首詩詩情的觸發(fā)點(diǎn),卻未吐離情別緒,反倒特寫好友的才華,頗有離題之嫌。其實(shí),其妙需要推敲。首先,寫才情是為了突出友情。不平凡的才華和“獨(dú)立揚(yáng)清波”的傲岸不羈的性格是雙方彼此深入了解并引為同調(diào)、至交的不尋常友誼的紐帶。友情來自才情,來自相互吸引。其次,友情的深厚引起刻骨銘心的離情之苦:好友一去,知音難覓,還有誰能如此理解和慰撫自己。因此,詩人開頭用了曲筆,看似曲折繞遠(yuǎn)寫來,其實(shí)卻把詩人離別時復(fù)雜的痛苦心情含蓄而細(xì)膩地表達(dá)出來。這樣寫繞了個彎子,為詩人情感蘊(yùn)集、積聚做了鋪墊。
詩中間直抒離情。詩人描繪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送別場面,引出一幅“五松山月夜送友圖”。詩人送友精心選擇了月夜五松山這典型環(huán)境是頗具匠心。清幽的五松山是美的,月夜的五松山更是嫵媚。而一對好友身臨其境,勾起漫步山麓,談詩論文,長嘯抒懷,高歌述志的美好友情的回憶。酒、月是詩人李白詩中的寵物。而今五松惜別,詩人又借酒、月寫景抒情,頗見奇效;好友舉杯話別,“別語纏綿不成句”(黃大臨《青玉案》);臨別痛飲,對月把酒而歌《白云》;醉不成歡,頹然相對而離情油然而生,坐看月落,別情依依,難舍難分……這幅詩人精雕的“送友圖”,景情相生、相融。
尾句“連峰郁嵯峨”除加重了萬山阻隔的別離痛苦的沉悶氣氛外,還巧妙地抒發(fā)了詩人長期懷才不遇的抑郁心情?!皳峋葡Т嗽隆?,借酒、月過渡,巧妙自然;借月色流光之喻,發(fā)時光飛逝、壯志不遂之牢騷,畫龍點(diǎn)睛。
這首詩詩首以夸好友才情為開始,結(jié)尾以自己才情無法施展結(jié)穴點(diǎn)題,令全詩主旨豁然顯露。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欹木崩厓架短橋,盤岡幾轉(zhuǎn)度山椒。??柏?fù)囷歸村壟,水自推車灌稻苗。
瘴雨灑林煙不掃,火云酣午葉如燒。雖然也是南中地,卻望家園首重翹。
雷陽道中即事 其八。明代。李之世。 欹木崩厓架短橋,盤岡幾轉(zhuǎn)度山椒。??柏?fù)囷歸村壟,水自推車灌稻苗。瘴雨灑林煙不掃,火云酣午葉如燒。雖然也是南中地,卻望家園首重翹。
哭中齊兄三首。宋代。汪炎昶。 我方纏世故,而已返于真。亦豈異流俗,自難逢若人。病多獨(dú)嗜學(xué),客至不知貧。毫發(fā)獨(dú)無媿,情鐘骨肉親。
秋思。宋代。釋斯植。 雨過山城日又西,西風(fēng)一陣木犀開。莫將心事憑秋雁,恐帶邊愁入夢來。
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宋代。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
題喻彌陀接待院。宋代。釋寶曇。 作成寶缽梅花供,帶得金池蓮葉香。百億萬僧同一飽,彌陀接待勝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