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xiāng)里。新白發(fā),舊黃金。故人恩義深。
海東頭,山盡處。自古空槎來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
更漏子·送孫巨源。宋代。蘇軾。 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xiāng)里。新白發(fā),舊黃金。故人恩義深。海東頭,山盡處。自古空槎來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
海州碧水連天,青山聳立。這里是西漢二疏的故鄉(xiāng)。居海州幾年,你白發(fā)新添,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義啊。
大海的最東邊,大山的盡頭,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來,客槎有來有往,你卻未有歸期,讓人惆悵。
更漏子:唐人稱夜間為更漏。此調創(chuàng)于晚唐,而溫飛卿最擅其詞,飛卿傳者有兩首,而所詠又俱本意,調名創(chuàng)作,或即為溫飛卿本人耳。毛氏《填詞名解》亦云:“唐溫庭筠做《秋思詞》,中詠更漏,后以名詞。”雙調四十六字。起為三字對句,而平仄互異。第三句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換平韻,亦為三字對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平。后闋起句即用韻,第二句可不用對偶。第三句以下,均與前闋同。
孫巨源:孫洙,字巨源,蘇軾同僚。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孫巨源即將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誥,蘇軾作此詞送別。
涵空:指水映天空。
西漢二疏:即疏廣、疏受,兩人位叔侄,皆東海(海州)人。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受為少傅,皆官居要職而同時請退鄉(xiāng)里,受世人景仰。
槎:即乘槎。
使君:此處指的是孫巨源。
參考資料:
1、《讀點經典》編委會.豪放詞圣蘇東坡·辛棄疾名詞名句 ::鳳凰出版社 ,2012年6月:86-88
此詞為送別詞,為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十月作者在楚州別孫洙(字巨源)時所作。在仕途上,作者與孫洙均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又有著共同的政治遭遇,二人皆乞外任。而此時,孫洙即將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誥,這自然會引起作者的思想波動。作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719頁
詞的上片用西漢二疏(疏廣、疏受)故事贊頌孫洙。二疏叔侄皆東海(海州)人。廣為太子太傅,受為少傅,官居要職而同時請退歸鄉(xiāng)里,得到世人景仰。孫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鄉(xiāng)里”。對海州來說,孫洙和二疏一樣都是值得紀念的。“水涵空,山照市,西漢二疏鄉(xiāng)里”,三句說海州碧水連天,青山映簾,江山神秀所鐘,古往今來出現(xiàn)了不少可景仰的人物。前有二疏,后有孫洙,都為此水色山光增添異彩。“新白發(fā),舊黃金,故人恩義深”。三句以二疏事說孫洙。“新”與“舊”二字,將二疏與孫洙聯(lián)系一起。點明詞中說的卻是眼前人。孫洙海州一任,白發(fā)新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這是老友在此邦留下的深恩厚義所致。
詞的下片以乘槎故事敘說別情。《博物志》載:近世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見海槎來,不違時,赍一年糧,乘之到天河。見婦人織,丈夫飲牛,問之不答。遣歸,問嚴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這是傳說中的故事,作者借以說孫洙,謂其即將浮海通天河,晉京任職。“海東頭,山盡處,自古客槎去。”“海”與“山”照應上片之“水”與“山”,將乘槎浮海故事與海州及孫洙聯(lián)系一起。作者的想象中,當時有人乘槎到天河,大概就是從這里出發(fā)的。但是,自古以來,客槎有來有往,每年秋八月一定準時來到海上,人(孫洙)則未有歸期。“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歸”一方面用浮海通天河說應召晉京,一方面以歸期無定抒寫不忍相別之情。其中“有信”、“不歸”,就把著眼點集中在眼前人(孫洙)身上,突出送別。
此詞妙用典故,先以兩漢二疏故事贊頌孫洙,又以乘槎故事敘說別情,既表達了對友人的贊美之情,又抒發(fā)了作者自身的復雜心緒和深沉感慨,可謂形散而神不散,渾化天跡,大開大合,結構縝密。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上趙王 其四。明代。佘翔。 芙蓉池上擅風流,今代宗藩古帝州。借問西園飛蓋夜,何人托乘月中游。
六言二首贈月蓬道人。宋代。劉克莊。 我與蒙倛相類,君似季咸而非。老子曾傳口訣,道人勿泄天機。
詠青溪石壁。宋代。陳與義。 青溪宜曉日,曲處千丈晦。天開蒼石屏,影落西村外。虛無元氣立,明滅河漢對。人行崢嶸下,鳥急浩蕩內。向來千萬峰,瑣細等蓬塊。老夫倚杖久,三嘆造物大。惜哉太史公,意短遺此快。更欲訪野人,窮探視其背。
壽太師 其一。宋代。吳順之。 堯舜垂衣明日月,皋夔論道際風云。須知天地生成德,間世真儒輔圣君。
山家五首 其三。宋代。陸游。 長生固非道,得道自長生。書不傳關尹,言誰契廣成。羅浮觀日出,句曲聽松聲。聞說長安好,何妨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