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青紅倚快晴,驚看陸地涌蓬瀛。南園花影笙歌地,東嶺松風鼓角聲。
山繞水,水縈城。柳邊沙外古今情。坐中更有揮毫客,一段風流畫不成。
鷓鴣天·席上作。宋代。范成大。 樓觀青紅倚快晴,驚看陸地涌蓬瀛。南園花影笙歌地,東嶺松風鼓角聲。山繞水,水縈城。柳邊沙外古今情。坐中更有揮毫客,一段風流畫不成。
第一首詩是詞人在郊外飲宴時的即興之作,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灑脫不羈的豪情,而豪情之中又隱藏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慨。
“樓觀青紅倚快晴”,劈頭一句便勾畫出南國風光的綺麗景色:雕梁畫棟,朱樓翠影,倚立在晴明爽朗的麗日和風之中。“快”是詞人心境的外射,即“怡紅快綠”所引起的那種歡快之情。“驚看陸地涌蓬瀛”,是詞人在飲宴時所產生的一種幻覺。傳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詞人在酣飲的醉眼朦朧中忽然覺得陸地的平野間涌出座座令人神往的仙山,不禁驚喜莫名。“南國花影笙歌地,東嶺松風鼓角聲”則是詞人醉意中清醒意識的極其酣暢的表達:南國花影,笙歌陣陣,仿佛是一片升平氣氛,然而隨著東嶺的松風傳來軍中的鼓角之聲,卻使人的心境如此忐忑不寧。詞人在這兩句詞中十分準確地表現了當時的時代氛圍:北國金人大軍壓境,南國朝野歌舞升平,作為軍中主帥,詞人范成大的心中該感到多么不安,他一方面在良心的譴責中作著靈魂的自我審判,一方面也以他的筆鋒直刺“笙歌醉夢間”的趙宋小朝廷。這里我們不由想到范成大的同代詩人林升所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晚風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名篇。這首小令雖然寫得比較含蓄,但也有異曲同工的弦外之音。
下闋對飲宴環境作進一步描畫,同時更深刻地表現詞人這種憂思傷世的憤激之情。“山繞水,水縈城”,江山如此多嬌!在“柳邊河外”飲宴的詞人,面對岌岌可危的國勢,令人產生古往今來仁人志士所共有的憂國憂民之情。“柳邊河外”也是效命疆場的愛國將士所在環境的暗射,它與“樓觀青紅”是一個象征性的對立,讓那些“樓外樓”中的達官貴人和他們的嬌妻美妾去歌舞升平去吧,而“柳邊河外”的將士們卻要保衛這“山繞水、水縈城”的錦繡河山去呢。最后一句是詞人自謂,他提筆揮毫而畫不成一段風流,乃是因為他胸有塊壘而無心于此道,這“畫不成”三字包含著詞人壯志難申的苦衷,也影射著朝廷的掣肘,使他“畫不成”自己理想的宏圖。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山夜。明代。李夢陽。 孤月上東岫,白鶴激秋淚。涼風振溪壑,林影颯搖泄。山居本深靜,夜氣復澄霽。冥心向千古,眇焉托真契。
自遣。。鶴算。 老來拙懶愿全違,不道衰頹事事非。有酒可能謀劇飲,無錢且自典春衣。唐花過眼空紅紫,晉帖留心有瘦肥。偶向庭前觀止水,也同鷗鷺學忘機。
次韻徐宰雪句。宋代。方岳。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傳觀玉帝整嚴衛,雜沓環佩紛前驅。夢隨姑射扣瑤陛,身入閶闔排銀鋪。明毫一色寶階凈,端木六出瓊林孤。綠章封事見名姓,白霓仙子軒眉須。乃知天喜愛民尹,分此雪與耕田夫。山川盡入古圖畫,園林已作春規模。逢船誰可載書共,松醪未擬炊書沽。金仆姑寒憶戰士,玉玲瓏暖無歌姝。煮茶安用碧跳脫,眠蓑自勝紅氍毹。盟鷗久與說心腹,買犢大欠耕膏腴。頻年歲入少生計,何日詔下蠲田租。甑塵但憂脫粟飯,甌滑未議羹莼鱸。群公豈堪立仗馬,賤子只跨尋詩驢。第令吾民不知餒,如彼蔡人何足誅。沖寒索米徙者眾,啼饑載道攜其孥。邊烽有警事方爾,民瘼未軫天地無。轅門誰曳丈二組,羽書夜下尺一符。少遲獸狝渤海盜,當復蚊浮高陽徙。平淮有碑徜須刻,筆墨可但唐宗儒。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春日賜金園間居即事。清代。張廷玉。 溪流曲曲繞柴門,石作屏風樹作垣。每與野人臨水坐,梅花香里話君恩。
中書侍郎傅公挽詞 其二。宋代。范祖禹。 洛社瞻賢躅,書筵繼老成。聲容陪夙昔,論議想平生。節與盤山峻,名隨沇水清。草堂空舊隱,松月為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