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
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遂成云霄隔。
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
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
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
列戟朱門曉,褰幃碧嶂開。
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
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
山從圖上見,溪即鏡中回。
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臺。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后寄崔侍御。唐代。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夫子在其間,遂成云霄隔。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列戟朱門曉,褰幃碧嶂開。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山從圖上見,溪即鏡中回。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臺。
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鬢時發現鬢發已經白了許多,傷心!
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滿目凄涼,為古昔之人悲哀。
遠訪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為我也是逃名隱逸之客。
故交中還有誰在?獨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陽節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載酒任水漂流。
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調笑。
日暮時分頭戴頭巾歸岸,傳呼之聲充滿阡陌。
一雙白鹿拉著紅色官車,后面賓客光輝顯赫。
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云霄。
良辰與美景,白白地錯過,沒有喝到酒,沒有聽歌舞。
晚上我從南峰歸來,女蘿間的明月落下水壁。
再登上郡樓瞭望,古松的顏色也因寒更綠。
你我咫尺之間,卻不可相親,我好像一只被拋棄的鞋子。
九卿高官從朝廷而來,乘著五馬豪華大車。
拂曉朱門列戟,撩開幃帳就看見碧嶂一排排。
登高遙望遠海,招集到許多英才。
紫綬官員歡情融洽,黃花插鬢逸興飛。
青山好像圖畫,流溪仿佛鏡中回旋。
遙羨你在重陽節的佳作,現在應該過了戲馬臺吧。
⑴因為逃名客:“逃名”一作“名山”。
⑵山從圖上見:“從”一作“依”。
⑶溪即鏡中回:“即”一作“向”。
李白集中存有酬贈崔侍御詩十一首,大多是在金陵(今江蘇南京)一帶寫的。這組詩當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秋李白南游至宣城(今屬安徽)時所作。關于崔侍御為何人,學術界尚存爭議。郁賢皓《李白詩中崔侍御考辨》認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這兩首詩感嘆光陰易逝與懷才不遇,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也蘊含了抱負未能實現的苦悶。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舟中讀書。清代。蔣士銓。 束書厚疆圉,自固恐自陷。心兵失铦铓,何藥與淬蘸。十載伏髹幾,剝處澤可鑒。兩袖月補綴,布褐色為儉。銳力辟志猛,強識得天欠。饞夫胃脾弱,嘔噦負咀啖。齒牙寧不饕,胸腹卒難饜。精氣因迷謬,智慧墜昏墊。終歲無逸獲,手眼役頗厭。去之日悠悠,此身殊泛泛。吾師新安叟,相啖獨醇釅。坐我艨艟舟,目送覓觴濫。久別俟新異,再見或播摲。詎謂歲月改,憂虞計罌甔。阘?成坐廢,謀食類愚暗。學道我所欲,救死恐莫贍。寒餓疾已痼,日待斗石砭。及茲春靃靡,而乃掛江帆。得朋丐資斧,欲吐口喁噞。所識半窮乏,不免詫鬼瞰。世路未可測,光景詎能纜。執理不勝欲,倏忽營兩念。納睛入胸膈,反目自鞫勘。可憐文字腹,呀然告虛歉。饑腸時一鳴,苦心倏藏斂。以茲焚臟府,奚待灶木?。所嗟肝與膽,雪亮一古劍。本無機械巧,不畏穿窬舚。對書識彌曠,當仁意稍僣。浩然敵外鑠,自得足隱驗。灘渦移舊痕,岸樹坼新艷。及時彼誠能,流矚我亦暫。觀物拾奇悟,識字增默懺。纖夫曳舟上,去波有余憾。行當悃圖史,朗誦越天塹。
寄詩(一作絕微之)。唐代。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 其十五 白石灘。元代。楊敬德。 湍駛風逾清,水明石可把。倚杖獨移時,白鷗翩然下。
瑞鶴仙 梨花。近現代。黃綺。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想人間薄幸春風,肯為百花無色。難覓。籠煙疑粉,掩月摧妝,舊蹤還失。青苔雪積。倚欄畔,總狼藉。恐枝頭寒重,子規啼血,早把冰容染濕。待黃昏,銀燭擎時,探春消息。
鷓鵠天 暮春口占。清代。周翼椿。 仄仄輕寒褪袷衣。清和天氣夏來時。雨馀新綠連云暗,風過殘紅滿院飛。焚百和,理金徽。新詞自詠送春歸。春駒不識韶華去,猶逐馀香飐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