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癸巳除夕偶成。清代。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時間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戶的歡聲笑語從四面八方隱隱傳來。
在石橋上昂首而立的人卻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著天空,卻把一顆明星當作月亮觀看了多時。
漏:漏壺,古代計時儀器。
遲遲:指時間過得很慢。
潛:暗中,悄悄地。
物外知:從時間流逝、外物變遷中感覺出來。
市橋:指作者家鄉市鎮中的橋。江南城鎮多傍水為街,市中多橋。
識:shí,在這里是認識的意思。
這首詩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時正處于乾隆中期,而乾隆中期以后的整個社會,到處是貧富對立,兩極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遺棄,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時作者在安徽督學朱筠幕中,除夕歸家過年,作者對社會即將發生的亂象已有預感,心中惆悵,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朱則杰.清詩選評: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428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詩人思緒紛紛。上句盡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萬戶的歡迎氣氛?!扒Ъ倚φZ”四字緊扣題目“除夕”,描寫了除夕之夜千家萬戶守歲迎春,歡歌笑語的氣氛。人們感覺時間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覺已到了深夜。詩人此時思緒連綿,獨生憂患?!皯n患”與“千家笑語”的氣氛很不協調,而在這里卻有機地聯系起來,在封建社會里,由于貧富懸殊,除夕之夜,幾家歡樂幾家愁。詩人與家人團聚,本可以過愉快的除夕,但詩人卻憂慮重重,這充分表現了詩人“眾人皆醉吾獨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边@兩句寫詩人心中憂悶而產生的獨特行為。上句的“悄立”二字,寫詩人一人靜悄悄地站在市橋上,用外形的靜謐暗示內心的不平靜?!叭瞬蛔R”三字,寫出并不是人們不認識詩人,而是感嘆那些歡歌笑語的人們不了解他心中的憂患。因而詩人感到更加孤獨。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詩人心中的憂患無法排解,便獨立一人到市橋上,長久佇立,凝視天上的一顆亮星。周圍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經超然物外,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翱炊鄷r”含蓄地回答了詩人“憂患”的內容。詩人感到星移斗轉,歲月如橋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聯想自己,少負盛名,卻懷才不遇,即將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窮途潦倒,貧病交加,憤激悲傷之情,一齊涌上心頭。
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是:詩人沒有正面著墨去寫憂思,而只是描寫詩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團聚、笑語聲聲的時刻悄立市橋上的特殊行為,從氣氛的渲染和詩人默然無聲凝視長空的形象給人一種感染。這樣寫,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詩人的憂愁郁悶的’心情表達得更為深沉,更加強烈,也更有藝術表現力。
這首詩的特色是言近旨遠,意象鮮明,貼近生活,而又詩意含蓄,寄情遠大,訴說的是對整個現實、人生的憂慮與感憤。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古大夫宅下馬石歌。清代。丘逢甲。 七百年來掩塵土,石與大夫俱氏古。大夫何許人?乃是紫虛仙人四世孫。宅在梅州州北門。眼前不見大夫宅,止見大夫下馬石。石立宣和之四年。大夫手鑄鎮宅錢。古錢出土銅銹紫,留與后人知宅址。錢鑄何年石能語,此石不刻黨人碑,又不貢筑艮岳兼花移。大夫五馬何逶迤?留題七星巖石方來歸。大夫歸來立石日,天子尚未蒙塵時。當國者誰蔡太師。吁嗟時事已可知。大夫下馬心應悲,朝更代改宅何有?大夫名在馬骨朽。惟有此石長不刓,大書深刻苔花寒。摩挲欲具袍笏拜,當作到氏奇礓看。
游西湖。宋代。釋紹嵩。 西湖招提三百六,佳處如春有眉目。一番雨過吞青空,萬頃無波鴨頭綠。望湖樓閣獨自登,煙霏向背攢寒玉。想見襄陽孟浩然,此中有句不容續。道人長坐西山河,骨清氣明韻出俗。久居京闕厭塵土,一夕歸心俊如鵠。明窗為君研破硯,落筆轉頭風雨速。龍山深處如定居,就彼結鄰容我卜。
狄梁公祠次匏庵韻。明代。王鏊。 歌中嫵媚亦誠豪,覆體何人脫御袍。鍊石有方天可補,檿弧無驗鬼空號。參苓入籠還為用,稂莠當階不受薅。南望河陽如在眼,青山無限白云高。
次韻云扉講師游南山有懷張外史舊游。明代。袁華。 昔陪張外史,躡云上崔嵬。前登風篁嶺,酌泉蒼蘚堆。后度麥岡重,荒墳際蒿萊。陵谷嗟變遷,覽茲良悲哉。維時莫春初,鳥乳聲喧豗。行循靈石澗,坐覓翻經臺。萬竹森玉立,云扉絕纖埃。楊氏椒房親,葬母此山隈。想當全盛日,軒蓋如云來。至今清壑亭,金鋪照莓苔。行觴藉草飲,蔬果雜櫻梅。賴彼二三子,促席相延陪。醉題素壁間,辭翰粲瓊瑰。掩映房山詠,光怪燭九垓。騎鯨上天去,化鶴何年回。二妙不可作,撫卷心孔哀。
喜遷鶯 露筋祠。清代。易順鼎。 靈旗風大。悵春陰換盡,都飛涼靄。魚地鋪冰,蟾天浸月,不照尋常眉黛。小蚊已辭秋帳,成就芳名百代。淚休灑,自翠蛾無恙,青蠅安在。香街。飄水佩。聞道花時,開遍祠門外。舊內鉤斜,南朝脂井,應笑此湖清太。紅顏盡成廟食,命薄生前何害。柳絲待,待系船重到,綠云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