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陽北郭隱,身世兩忘者。
蓬蒿三畝居,寬于一天下。
樽酒對不酌,默與玄相話。
人生自不足,愛嘆遭逢寡。
贈宣州元處士。唐代。杜牧。 陵陽北郭隱,身世兩忘者。蓬蒿三畝居,寬于一天下。樽酒對不酌,默與玄相話。人生自不足,愛嘆遭逢寡。
陵陽山上的隱士,是身、世兩忘的人。
他們住雜草叢生的簡陋居室,令人覺得比整個天下還寬廣。
對著酒、卻不喝,只是默默地探討淵深玄妙的哲理。
人們由于不知足,故常愛嘆息自己遭遇不好。
1.元處士:即元孚?!度圃姟肪戆硕对谛鳌罚骸霸?,宣城開元寺僧,與許渾同時?!碧幨浚何词嘶虿皇说娜?。
2.陵陽:陵陽山,在宣城。傳說是陵陽子明得道成仙的地方。據《列仙傳》:陵陽子明釣得白龍后又放掉,五年后白龍來迎,陵陽子明上陵陽山修仙,百余年后成仙。北郭:指北郭先生廖扶。東漢人,隱居不出,專精經典,尤明天文、讖緯之術,時稱之“北郭先生”。
3.身世:身,自身。世,社會。南朝鮑照詩:“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p>
4.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形容雜草叢生。三畝居:泛指村野寒儉的住宅。
5.“樽酒”兩句:用東漢揚雄比喻元處士。揚雄字子云,為人簡易,口吃不能劇談,靜默而好深思,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有高名于當世。玄,指揚雄所著《太玄經》。這兩句是說:他對著酒,卻不喝,只是默默探討淵深玄妙的哲理。
6.寡:少。
參考資料:
1、陳光.杜牧詩賞讀:線狀書局,2007年:45頁
2、鄧紹基 周秀才 侯光復.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 杜牧:大連出版社,1997年:73頁
3、劉逸生.杜牧詩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71頁
這首詩寫于開成三年(838),當時杜牧任宣州團練判官,在尋訪深通哲理的元處士時作此詩贈與他。
參考資料:
1、陳光.杜牧詩賞讀:線狀書局,2007年:45頁
2、胡可先.杜牧詩選 插圖版:中華書局,2009年:49頁
全詩描繪了元處士的隱居生活,對他的清靜無為、心與玄游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贊許。
前兩句總述,點明元處士的隱居地點和高行。在陵陽山上有一個德行像漢代北郭先生的隱者,他是一個對自己、對世間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從居室和生活兩方面進行分述。元處士居住的地方長滿了野草,但在他看來,這么簡陋狹窄的地方,卻比整個天下都要寬廣。這些說明,正是因為他胸懷寬廣,所以才有這種感覺。元處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飲,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覽,心游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寬天下,達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達這境界須有尋“玄”覓“道”的文化底蘊支撐?!靶本褪恰暗馈?。中國古代任何學派都不否認道,亦即都承認宇宙是個自然展開的過程,解決什么問題都要捉摸道的運動變化。針對不同問題捉摸道便產生各種學說。而元處士則更希望超越一切學說而直接到達道的境界。心寬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這兩句亦是對元處士的贊譽。
最后兩句帶有惋惜之情,對元處士如今的處境表示同情。詩人認為,人生本來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處士平時也一定常嘆息自己的人生機遇少,沒有得到好的機遇或沒遇到真正欣賞自己的人。話雖如此,語氣中卻帶著一種強烈的優越感和自得的意緒,避世而相忘于江湖,悠然忘我,與自然渾然一體。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次韻黃子馀惠雙井茶二首 其一。宋代。洪適。 荻花楓葉醉為鄉,每憶臨分一鼎香。枉費光陰驚老大,略無治行愧循良。歸心來往雞豚社,清思消磨雁鶩行。且喜弦歌馀樂地,好詩句句挾風霜。
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明代。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歌聲依谷響,酒興得山寬。別后空馀此,扁舟破夜瀾。
謁仇山村墓迢和張仲舉詩韻。元代。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紙煙銷盡酒樽空。牛羊上壟無人管,豈為當時面發紅。
喜亥白兄至都。清代。張問陶。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燈絮絮問三巴。一年聚散悲身事,萬里庭闈感歲華。何日鄉居隨父老,不堪旅食飽風沙。近來苦憶鄉園樂,牛背斜眠嗅稻花。
和諸庵花光十梅頌 其三。。王柏。 空里翻身透出,風前玉立精神。百草頭邊未覺,還他獨占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