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題畫梅。清代。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李方膺所畫梅花“以難見工”,“為天下先”用筆倔強放縱,不拘成法,而蒼勁有致。畫梅時以不剪裁為剪裁,不刻劃為刻劃,順乎梅之天性,不見人工雕琢的藝術經驗。
李方膺也喜愛畫風。他“自笑一身渾是膽”,蔑視傳統,蔑視權威,愛畫狂風,以此寄托自己與惡劣環境堅決斗爭的不屈精神。
李方膺的筆下,狂風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這僅是畫家性格的一個方面,體現了他跟惡勢力斗爭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對下層人民的關懷和同情,題畫梅中這天風便是與狂風完全不同的暖風、和風,體現出他對勞苦百姓的體恤之情。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乳名龍角。通州(今江蘇南通)人。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后寓揚州借園,自號借園主人,以賣畫為生。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
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乳名龍角。通州(今江蘇南通)人。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后寓揚州借園,自號借園主人,以賣畫為生。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猛虎三首 其三。明代。顧清。 射麟麟不嗔,射虎虎傷身。虎縱不敢射,可射寧獨麟。射者每如此,所以虎欺人。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唐代。陳子昂。 邊地無芳樹,鶯聲忽聽新。間關如有意,愁絕若懷人。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坐聞應落淚,況憶故園春。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其五。元代。耶律楚材。 二月河中草木青,芳菲次第有期程。花藏徑畔春泉碧,云散林梢晚照明。含笑山桃還似識,相親水鳥自忘情。遐方且喜豐年兆,萬頃青青麥浪平。
為許氏贈妾。明代。皇甫汸。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花因解語艷,山入畫眉顰。寶髻隨時廣,羅衣逐態新。坐令幽谷里,無夜不生春。
送張晉臺博士宰徐聞。明代。于慎行。 諸生祖帳擁離顏,云際飛鳧不可攀。萬里天懸瓊島月,三秋人住谷城山。梅花北嶺通閩路,海水南頭望漢關。此日鮫人愁正極,因君欲見去珠還。
一素亭和見素韻二首 其一。明代。鄭岳。 千卷儲書作墨莊,夢隨春草到池塘。涓涓碧井分仙社,面面青峰隔女墻。丹桂燕山多異種,金砂樵谷有遺方。接?倒著閒臨水,照見?鬖發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