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八。唐代。李賀。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伯樂走到跟前一看,這是千里馬哪,旋毛就長在它腹間!
如今卻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時候它才能夠騰飛跨越青山?
伯樂:古之善相馬者,相傳為春秋秦穆公時人。
旋毛:蜷曲的馬毛。王琦注:“郭璞《爾雅注》:‘伯樂相馬法,旋毛有腹下如乳者,千里馬也。’顏師古《漢書注》:‘白草似莠而細,無芒,其干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也。”
只今:如今。掊(póu):克減,克扣。白草:牛馬愛吃的一種草。
驀:超越,跨越。
此詩為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詩中說,有匹生著旋毛的千里馬,庸人們認不出,于是克減草料,且虐待備至,導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馬的伯樂一看,才認出是匹千里馬。詩人以倍受摧殘的駿馬作比,表達了對良才受到壓抑和虐待的憤慨。
劉辰翁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蓋李賀此二十三首皆借馬以抒感。王琦謂“大抵于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征馬矣。”二人所論皆是。此詩就是設為伯樂嘆息良馬不遇愛馬之主,無從顯其材,可為詠物詩之規范,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脫”于此詩中可以明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送何憲行部趣其早還。宋代。王十朋。 九郡饑民望使軺,陽春有腳不辭遙。更須速返鄱君國,莫遣詩筒久寂寥。
題劉幼云先生潛廬讀書圖。。陳曾壽。 我皇即位初,輔導資賢王。進賢宰相事,首舉講官良。妙選十二輩,劉侯何卬卬。燕坐抱冰翁,獨許侯文章。深心紀綱地,諷議回肝腸。稱嘆不去口,手撫霜髯長。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陰壬遂漸進,群兒攬天綱。張公起抗爭,嘔血去堂堂。啁啾見孤鳳,百憂瘏一吭。處人骨肉間,苦口非激揚。至誠無不動,乍起旋迷盲。我時數周旋,相對憂旁皇。但言臣力竭,無藥回膏肓。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掩袂出國門,無狀徒自傷。終始義不負,此志日月光。幽幽東海廬,讀書穴匡床。龍潛自成德,天意方微茫。披圖感往事,北望涕浪浪。
答盧式。明代。皇甫汸。 王風寖失古,頹波蕩自今。李生陳大雅,劉子抱文心。弱余振鴻藻,高義抗詞林。歸田守玄默,閉關謝沉吟。江左郁華彥,歲暮得盧諶。騄驥思長奮,良樂此相尋。申章粲如玉,感贈重兼金。徒然奉清奏,何由酬賞音。
送湯倅二首。宋代。虞儔。 別乘詞鋒不費磨,江山得助想經過。離情柳色長亭暮,愁緒梅腮細雨多。渭北論文須細與,洛南問業念如何。有時尺素頻相寄,莫負東來錦鯉波。
挽徐吏部二首。宋代。劉克莊。 仰鑽無篚實,平進少梯媒。一鶴竟歸去,萬牛難挽回。空馳驛使召,不見省郎來。欲掛原頭劍,徐君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