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念無補,先廬獲歸休。所忻三載間,暇日從公游。
城中十畝園,頗復依清流。渺渺送歸雁,翩翩下輕鷗。
駕言欲南騖,踟躕眷林丘。況且遠晤言,公唱孰與酬。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儔。相與千載思,誰復念此不。
新詩更紆馀,用以寬離憂。它年南阜約,剝啄時相求。
時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劉公置酒相餞曾節夫預焉既而劉公用陶靖節斜川詩韻見貽亦復同賦以謝。宋代。張栻。 通籍念無補,先廬獲歸休。所忻三載間,暇日從公游。城中十畝園,頗復依清流。渺渺送歸雁,翩翩下輕鷗。駕言欲南騖,踟躕眷林丘。況且遠晤言,公唱孰與酬。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儔。相與千載思,誰復念此不。新詩更紆馀,用以寬離憂。它年南阜約,剝啄時相求。
張栻。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善權即事十首 其三。宋代。李綱。 雪著溪山澹復濃,行舟疑在玉壺中。云藏半嶺深難見,冰塞長川邈未通。賴有僧房容假榻,未應塵跡嘆飄蓬。勞生夢幻成何事,萬古閑愁一笑空。
奉家兄里門來書二首 其一。清代。金應澍。 字字披肝意倍親,開緘尚喜墨痕新。深規后輩謀偏遠,勉紹先型志好伸。千古功名猶易得,一家孝友最難真。渭陽忽憶平津館,宅相還欣有替人。
潘稼堂先生見留草堂 其一。清代。吳銘道。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魯靈宮。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次韻昌叔詠塵。宋代。王安石。 塵土輕飏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超然祇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