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和泛池三首 其二。明代。邊貢。 聞結茅亭傍水邊,幾時同泛釣魚船。酒賓詩主東南美,霽月光風上下天。白雪可須推郢調,黃州真屢夢坡仙。休嫌小隱鄰城市,心遠由來地自偏。
游石橋遇隱者。宋代。趙鼎臣。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茲游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道逢餐霞人,邂逅愜幽討。絕糧三十年,顏色長美好。云此巖上芝,可得終歲飽。盛談山中趣,似欲容吾老。平生苦因循,學道真不早。憂患日煎熬,精神歲消槁。況為官拘攣,而與事纏繞。悲歡相乘除,失多殊得少。君言會可思,待我婚嫁了。
端午詞·內廷。宋代。晏殊。 披風別殿地無塵,辟惡靈符自有神。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故承議李 其二。南北朝。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鄭文之許惠烏髭方戲簡。宋代。許及之。 墮甑功名久任緣,形骸老丑孰蚩妍。了知白發關吾事,敢學烏髭趁少年。人謂黃金容可作,君藏鴻寶乃能鉛。一皤正博妻孥笑,許惠良方試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