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昔讀漢書,遠嘉馬文淵。慷慨有大志,不辭走窮邊。
嘗言功名期,當及少壯年。生圖萬里勛,死裹馬革還。
此語頗豪蕩,書之在青編。其人雖已亡,其意猶凜焉。
羌戎未伏誅,王旅多喪偏。安得如此人,西行隴與汧。
借籌資方略,還為天子言。海上惟嘆息,今時豈無賢。
忽聞張公子,奮起殊欣然。歷覽涇渭旁,究觀敵根源。
寧復謝古人,正堪豁憂煎。衛青出行伍,去病幸有天。
相繼取封侯,有若翻手間。男兒誰不如,可得甘棄捐。
讀書反三黜,何用師孔宣。我豈少游徒,規規守鄉田。
力弱非志弱,送君心長懸。
送張四隱直游邊。宋代。劉敞。 吾昔讀漢書,遠嘉馬文淵。慷慨有大志,不辭走窮邊。嘗言功名期,當及少壯年。生圖萬里勛,死裹馬革還。此語頗豪蕩,書之在青編。其人雖已亡,其意猶凜焉。羌戎未伏誅,王旅多喪偏。安得如此人,西行隴與汧。借籌資方略,還為天子言。海上惟嘆息,今時豈無賢。忽聞張公子,奮起殊欣然。歷覽涇渭旁,究觀敵根源。寧復謝古人,正堪豁憂煎。衛青出行伍,去病幸有天。相繼取封侯,有若翻手間。男兒誰不如,可得甘棄捐。讀書反三黜,何用師孔宣。我豈少游徒,規規守鄉田。力弱非志弱,送君心長懸。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歷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 ...
劉敞。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歷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
頌古十七首。宋代。釋師觀。 唇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的帝都丁。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次韻和秋扇。宋代。強至。 形如圓月色欺霜,曾許佳人掩面藏。袁守揚風方慰愜,班姬中道忽悲涼。自知掌握初經用,豈顧塵埃此暫傷。只恐來年清暑殿,別將紈素上君堂。
浣溪沙 其三。唐代。張泌。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春郊書事。。區越。 暮叩禪門僧落落,早行江北路漫漫。草根已茁靈坤暖,霜雪猶鋪曠野寒。年事又隨忙里過,此心那得靜中安。龍溪一曲春堪老,南望歸心已萬端。
蔎林勸予移居于杭雪舫檗齋二使君亦云然而甌亭和之獨堇浦有以知予之難于遷也。唐代。全祖望。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以茲幾躊踷,孤負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連劉諸高士,清風定有傳。重荷諸君意,為續城東緣。他時倘幾幸,得買陽羨田。不妨一歲中,來往三江間。所憂二使君,遠飛不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