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百馀松,南唐古梵宮。
溪邊石不斷,缽里飯無窮。
山態時時別,泉聲處處同。
元宗遺手墨,猶足耀門風。
寶嚴院。宋代。程師孟。 路口百馀松,南唐古梵宮。溪邊石不斷,缽里飯無窮。山態時時別,泉聲處處同。元宗遺手墨,猶足耀門風。
(1009—1086)宋蘇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州路刑獄,徙河東路。晉地山谷春夏多水,師孟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自江西轉運使改知福州,治行為東南之最。累知廣州、越州、青州,為政簡嚴,痛懲豪惡,民為立生祠。 ...
程師孟。 (1009—1086)宋蘇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州路刑獄,徙河東路。晉地山谷春夏多水,師孟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自江西轉運使改知福州,治行為東南之最。累知廣州、越州、青州,為政簡嚴,痛懲豪惡,民為立生祠。
永夜。唐代。齊己。 永日還欹枕,良宵亦曲肱。神閑無萬慮,壁冷有殘燈。香影浮龕象,瓶聲著井冰。尋思到何處,海上斷崖僧。
夜聞雪作口占。明代。顧清。 山水皆言八曲幽,何人肯向雪中游。于今便合成嘉話,不待他年記某丘。
燭影搖紅·為木公丈題肥遁廬圖。近現代。袁榮法。 四合烽煙,更無閒地悲離黍。舊家池館閉東風,嗚咽淮流語。海上紅桑萬畝。駕樓臺、珠塵繡霧。吟壺一粟。戢影繁華,崚扃門戶。眼底淞波,十年歌哭潮來去。摩挲彝鼎勘奇書。健筆班揚侶。指點庭花檻樹。問他時、憑誰認取。桃源何世,付與丹青,暗傳幽素。
山間 其二。清代。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禪。不遂清時適,聊耽野趣偏。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謁仇山村墓迢和張仲舉詩韻。元代。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紙煙銷盡酒樽空。牛羊上壟無人管,豈為當時面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