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日已遠,愈覺別恨重。
歲月不可留,又已聞鳴蛩。
故衣余手澤,見肘未忍縫。
遙知春去后,飛花散無縱。
游魂定何依,馬蹄隔千峰。
誰與持麥飯,一灑冢上松。
憑高酹觴酒,聊以寫我胸。
彭殤同所歸,百歲還相逢。
但留一寸心,不愧三尺封。
感舊。宋代。羅公升。 逝水日已遠,愈覺別恨重。歲月不可留,又已聞鳴蛩。故衣余手澤,見肘未忍縫。遙知春去后,飛花散無縱。游魂定何依,馬蹄隔千峰。誰與持麥飯,一灑冢上松。憑高酹觴酒,聊以寫我胸。彭殤同所歸,百歲還相逢。但留一寸心,不愧三尺封。
羅公升,字時翁,一字滄洲,永豐(今屬江西)人。宋末以軍功授本縣尉。大父開禮從文天祥勤王,兵敗被執,不食死。宋亡,傾資北游燕、趙,與宋宗室趙孟榮等圖恢復,不果。回鄉隱居以終。有《無名集》、《還山稿》、《抗塵集》、《癡業集》、《北行卷》等,后人合為《滄洲集》五卷。事見本集附錄劉辰翁《宋貞士羅滄洲先生詩敘》,清同治《永豐縣志》卷二四有傳。 羅公升詩,以清金氏文瑞樓鈔《宋人小集六十八種·宋貞士羅滄洲先生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宋百家詩存·滄洲集》(簡稱四庫本)。 ...
羅公升。 羅公升,字時翁,一字滄洲,永豐(今屬江西)人。宋末以軍功授本縣尉。大父開禮從文天祥勤王,兵敗被執,不食死。宋亡,傾資北游燕、趙,與宋宗室趙孟榮等圖恢復,不果。回鄉隱居以終。有《無名集》、《還山稿》、《抗塵集》、《癡業集》、《北行卷》等,后人合為《滄洲集》五卷。事見本集附錄劉辰翁《宋貞士羅滄洲先生詩敘》,清同治《永豐縣志》卷二四有傳。 羅公升詩,以清金氏文瑞樓鈔《宋人小集六十八種·宋貞士羅滄洲先生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宋百家詩存·滄洲集》(簡稱四庫本)。
贈得一禪師。宋代。敖陶孫。 舊時典正父,今日一浮屠。四海誰知己,三更忽撚須。空山吼獅子,暗壁縛於菟。何日當吾眼,藜休淡爾臞。
次湯士美送蔡季任韻寄士美二首 其一。宋代。周孚。 君才元落落,吾語只平平。意廣真堪笑,情親卻自驚。瘦筇殊未到,短笛為誰橫。肺病雖羸甚,猶能倒屣迎。
滕縣。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但愿風雨時,民獲飽粱面。前日江淮行,稍聞趙代甸。連年苦旱魃,黔首盡離散。不覺投匕箸,豈復顧廚饌。茲土景物舒,舉目皆可忭。天人本相待,有備故無患。彼豈無父母,夫何罹此變。無乃期會繁,反令慈惠殄。征夫徒駪駪,憂喜付聞見。
臨江仙 其一。宋代。周紫芝。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試問梨花枝上雨,為誰彈滿清尊。一江風月黯離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黃昏。
新作殊亭。宋代。薛季宣。 虎將夏中時,旋復怡亭址。茅茨覆采椽,樸拙亦可喜。建斗五移杓,殊亭更釋子。規摹雖少華,不陋復不侈。元碑碎俗令,遺集裒空紙。縱步此山椒,金聲猶屬耳。舊亭苦弗稱,新亭直殊美。書文兩奇絕,蹤跡存布指。古人久不見,今人尚殊此。能知古今意,元始本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