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來潁州,系馬西湖濱。潁州絕褊小,所愛民心淳。
中間入南國,八載寄壽春。去潁無十舍,土風已頑群。
從茲重所處,不敢擇要津。遷徙雖未固,常愿為潁民。
今者伯氏來,得官邑相鄰。民愚少斗訟,所訊由饑貧。
吏戇不識字,況復能舞文。惟有租與貸,未免勞躬親。
而我無官事,獨得頤精神。日高偃空房,睡足方欠伸。
日暮近燈燭,誦書忘冠巾。懶來起復坐,自在如閒云。
憶昨游京師,交友千百群。賢否未可辨,正直惟仲純。
仲純年始壯,氣概雄三軍。文章不待學,下筆如千鈞。
飲酒或一醉,萬物如埃塵。近過潁州見,顏色彌清醇。
兄弟亦相遇,磊落皆奇人。邀我上書堂,為我拂素茵。
呼奴正大案,食飲羅甘辛。論議不惜口,彼此從天真。
夜川月色黑,笑語猶相聞。丈夫各有志,大者思經綸。
其志茍未得,不如安其身。何時買鋤犁,耕鑿潁水垠。
潁鯉如可釣,持竿就漪淪。相逢俟頭白,不復思淮瀕。
感興簡歐陽仲純兄弟。宋代。畢仲游。 昔我來潁州,系馬西湖濱。潁州絕褊小,所愛民心淳。中間入南國,八載寄壽春。去潁無十舍,土風已頑群。從茲重所處,不敢擇要津。遷徙雖未固,常愿為潁民。今者伯氏來,得官邑相鄰。民愚少斗訟,所訊由饑貧。吏戇不識字,況復能舞文。惟有租與貸,未免勞躬親。而我無官事,獨得頤精神。日高偃空房,睡足方欠伸。日暮近燈燭,誦書忘冠巾。懶來起復坐,自在如閒云。憶昨游京師,交友千百群。賢否未可辨,正直惟仲純。仲純年始壯,氣概雄三軍。文章不待學,下筆如千鈞。飲酒或一醉,萬物如埃塵。近過潁州見,顏色彌清醇。兄弟亦相遇,磊落皆奇人。邀我上書堂,為我拂素茵。呼奴正大案,食飲羅甘辛。論議不惜口,彼此從天真。夜川月色黑,笑語猶相聞。丈夫各有志,大者思經綸。其志茍未得,不如安其身。何時買鋤犁,耕鑿潁水垠。潁鯉如可釣,持竿就漪淪。相逢俟頭白,不復思淮瀕。
畢仲游,鄭州管城(今河南鄭州)人。宋宰相畢士安曾孫。初以父蔭補宗正寺太廟齋郎,熙寧三年與兄畢仲衍同舉進士。后又任集賢校理,權太常博士等。其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為官機敏干練、清廉獨慎,頗有吏才。但因受黨爭牽連,仕途不坦,坎坷一生。與司馬光、蘇軾等多有交游,工于詩文,其文章精麗、雄偉博辯,議論時政切中時弊。著有《西臺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 ...
畢仲游。 畢仲游,鄭州管城(今河南鄭州)人。宋宰相畢士安曾孫。初以父蔭補宗正寺太廟齋郎,熙寧三年與兄畢仲衍同舉進士。后又任集賢校理,權太常博士等。其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為官機敏干練、清廉獨慎,頗有吏才。但因受黨爭牽連,仕途不坦,坎坷一生。與司馬光、蘇軾等多有交游,工于詩文,其文章精麗、雄偉博辯,議論時政切中時弊。著有《西臺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
揚州懷古十六首 其一。清代。何震彝。 邗水滔滔日夜流,珠歌翠舞古揚州。傷心怕問南朝事,璧月瓊花總惹愁。
襄陽公宅飲。唐代。孟浩然。 窈窕夕陽佳,豐茸春色好。欲覓淹留處,無過狹斜道。綺席卷龍須,香杯浮瑪瑙。北林積修樹,南池生別島。手撥金翠花,心迷玉紅草。談笑光六義,發論明三倒。座非陳子驚,門還魏公掃。榮辱應無間,歡娛當共保。
夏日樓居漫興二首 其二。。王九思。 世泰容吾拙,官閑似隱居。苦吟遲得句,倦讀臥看書。山色憑闌外,花香退食余。老親身更健,千里寄雙魚。
泛舟三首 其二。宋代。劉敞。 雪消泉似漲,冰解舟可通。操篙不憚冷,環渚故無窮。歌詠淹短日,醉酣輕朔風。何須萬乘相,始辨鴟夷翁。
開河待閘苦熱。明代。陸深。 長江無六月,此語為誰傳。筠簟紗廚里,何人不可憐。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樹成行更森爽。畫閣含風蘸水開,仙槎到海隨潮長。波搖云夢通具區,地接蓬萊與方丈。何似黃塵千尺高,脫巾群飲總稱豪。銀床玉井無由覓,赤腳層冰何處逃。徒聞東郡泉千派,不濟南湖水一篙。臨流欲渡還晞發,待看西巖吐新月。萬貫誰纏鶴背輕,一蓬自笑鳩巢拙。人間合有清涼方,半捲湘簾坐超忽。君不見陶潛釀秫,兩疏賜金。罹此毒熱,聽我吳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