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丁團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萬人。
鳴金伐鼓別旗幟,持刀帶甲如官軍。
兒妻牽衣父抱哭,淚出流泉血滿身。
前去不知路遠近,刻日要渡黃河津。
人負六斗兼蓑笠,米供兩兵更自食。
高卑日概給二升,六半才可供十日。
大軍夜泊須擇地,地非安行有程驛。
更遠不過三埂里,或有攻圍或鏖擊。
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負一空無可索。
丁夫南運軍北行,相去愈遠不接跡。
敵聞兵侵退散隱,狡筭極深不可測。
師老凍餓無斗心,精銳方出來戰敵。
古師遠行不裹糧,因糧于敵吾必得。
不知何人畫此計,徒困生靈甚非策。
但愿身在得還家,死生向前須努力。
征人白骨浸河水,水聲鳴咽傷人耳。
來時一十五萬人,凋沒經時存者幾。
運糧懼恐乏軍興,再符差點催餽軍。
比戶追索丁口絕,縣官不敢言無人。
盡將婦妻作男子,數少更及羸老身。
尫殘病疾不堪役,室中長女將問親。
暴吏入門便驅去,脫爾恐為官怒嗔。
紐麻纏腰袍印字,兩脛束布頭裹巾。
冥冥東西不能辨,被驅不異犬豕群。
到官未定已催發,哭聲不出心酸辛。
負米出門時相語,妻求見夫女見父。
在家孤苦恨竛竮,軍前死生或同處。
冰雪皸瘃遍兩腳,縣淚尋親望沙漠。
將軍帳下鼓無聲,婦人在軍軍氣弱。
星使奔問來幾時,下令倉黃皆遺歸。
聞歸南欲奔漢界,中途又為西賊窺。
凄惻自嘆生意促,不見父夫不得哭。
一身去住兩茫然,欲向南歸卻望北。
兵餽行。宋代。李復。 調丁團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萬人。鳴金伐鼓別旗幟,持刀帶甲如官軍。兒妻牽衣父抱哭,淚出流泉血滿身。前去不知路遠近,刻日要渡黃河津。人負六斗兼蓑笠,米供兩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給二升,六半才可供十日。大軍夜泊須擇地,地非安行有程驛。更遠不過三埂里,或有攻圍或鏖擊。十日未便行十程,所負一空無可索。丁夫南運軍北行,相去愈遠不接跡。敵聞兵侵退散隱,狡筭極深不可測。師老凍餓無斗心,精銳方出來戰敵。古師遠行不裹糧,因糧于敵吾必得。不知何人畫此計,徒困生靈甚非策。但愿身在得還家,死生向前須努力。征人白骨浸河水,水聲鳴咽傷人耳。來時一十五萬人,凋沒經時存者幾。運糧懼恐乏軍興,再符差點催餽軍。比戶追索丁口絕,縣官不敢言無人。盡將婦妻作男子,數少更及羸老身。尫殘病疾不堪役,室中長女將問親。暴吏入門便驅去,脫爾恐為官怒嗔。紐麻纏腰袍印字,兩脛束布頭裹巾。冥冥東西不能辨,被驅不異犬豕群。到官未定已催發,哭聲不出心酸辛。負米出門時相語,妻求見夫女見父。在家孤苦恨竛竮,軍前死生或同處。冰雪皸瘃遍兩腳,縣淚尋親望沙漠。將軍帳下鼓無聲,婦人在軍軍氣弱。星使奔問來幾時,下令倉黃皆遺歸。聞歸南欲奔漢界,中途又為西賊窺。凄惻自嘆生意促,不見父夫不得哭。一身去住兩茫然,欲向南歸卻望北。
宋京兆府長安人,字履中,世稱潏水先生。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嘗師張載。喜言兵事,于書無所不讀,工詩文。累官中大夫、集賢殿修撰。徽宗崇寧中,為熙河轉運使,以議邊事不合罷。金兵入關中,起知秦州,空城無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
李復。 宋京兆府長安人,字履中,世稱潏水先生。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嘗師張載。喜言兵事,于書無所不讀,工詩文。累官中大夫、集賢殿修撰。徽宗崇寧中,為熙河轉運使,以議邊事不合罷。金兵入關中,起知秦州,空城無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魚皮。清代。毛士釗。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滿江紅。清代。陸求可。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花已落,門空閉。常禁受,愁滋味。更雨意云情,許多無謂。搔首看天忘日午,引杯獨酌難成醉。到不如、重到北窗前,昏昏睡。
陰晦中忽見華山。金朝。馮璧。 吏部能開衡岳云,坡仙曾借海宮春。蓮峰清曉忽自獻,二公何人予何人。
郊行即事。清代。王兆升。 奉命籌軍國,非關玩物華。新涼猶未至,馀暑正方賒。鳴騎依殘渡,行旌帶晚霞。無勞呵殿急,恐警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