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如群狙,喜怒眩名實。
憐渠千劫迷,墮此一念失。
世路波濤翻,時事風雨疾。
胡為隨物遷,坐此方寸窒。
使君超世姿,軒裳起儒術。
神交赤城仙,妙解窮隱密。
向來心泰然,初不計升黜。
危堂榜新顏,要以名自律。
窗扉敞深明,空華亂初日。
變滅驚須臾,蔽虧隔纖悉。
了知內觀融,天光發虛室。
山林猿鶴儔,廊廟鵷鸞匹。
靜躁涂或殊,出處心本一。
清都五城開,真仙羅輔弼。
行矣朝紫皇,啟沃造前膝。
功名戲劇成,志愿談笑畢。
它年容買鄰,儻不傲蓬蓽。
何亨老筑堂里第榜曰安虛蓋取司馬子微不受外。宋代。沈與求。 幻境如群狙,喜怒眩名實。憐渠千劫迷,墮此一念失。世路波濤翻,時事風雨疾。胡為隨物遷,坐此方寸窒。使君超世姿,軒裳起儒術。神交赤城仙,妙解窮隱密。向來心泰然,初不計升黜。危堂榜新顏,要以名自律。窗扉敞深明,空華亂初日。變滅驚須臾,蔽虧隔纖悉。了知內觀融,天光發虛室。山林猿鶴儔,廊廟鵷鸞匹。靜躁涂或殊,出處心本一。清都五城開,真仙羅輔弼。行矣朝紫皇,啟沃造前膝。功名戲劇成,志愿談笑畢。它年容買鄰,儻不傲蓬蓽。
沈與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號龜溪,湖州德清(今屬浙江)人。政和五年進士。歷官明州通判、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荊湖南路安撫使、鎮江知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樞密院事。著有《龜溪集》。 ...
沈與求。 沈與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號龜溪,湖州德清(今屬浙江)人。政和五年進士。歷官明州通判、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荊湖南路安撫使、鎮江知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樞密院事。著有《龜溪集》。
憶遠曲。清代。陸錫熊。 鯉魚風起江濤惡,昨夜郎船何處泊。武昌遙望天上頭,客夢況隔巴江秋。杜鵑不解催歸去,處處征帆送津樹。日落黃陵古廟煙,秋風那顧客衣穿。霜天手冷鹍弦歇,苦雁聲中墮寒月。紅顏寂寞寧自嗟,只念游子羈天涯,破屋孤鐙枕如水,也應似妾空閨里。
書事。宋代。劉子翚。 三年玉帛走稽山,萬騎凌江稍北還。絕塞風煙連魏闕,千官戎服立朝班。皇圖鳳歷謳歌裹,紫色蛙聲倔強間。露布更傳原上捷,王師早晚下潼關。
赴昆山悼顧武祥。明代。皇甫汸。 東山辭滿日,北郭送歸年。駐馬旌方舉,鳴笳座已遷。傷心宿草地,灑涕菊花天。賴有徐卿子,寧云似舅賢。
贈別潘稼堂簡討二首 其二。清代。陳恭尹。 去是新秋來是冬,一年蹤跡嶺云中。猶同遁世人無悶,獨有名山路未窮。采硯每逢蕉葉白,買舟頻系荔支紅。羅浮括入歸囊里,曾否江門夢釣翁。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