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門千尺晚登龍,稽古從來緩見功。清節蘊珠函柱白,高文浮蜃吐樓紅。
落花正值行時盡,圓月還成別后同。寄字好憑魚上下,汴渠流水洛新通。
送能協。宋代。陸佃。 禹門千尺晚登龍,稽古從來緩見功。清節蘊珠函柱白,高文浮蜃吐樓紅。落花正值行時盡,圓月還成別后同。寄字好憑魚上下,汴渠流水洛新通。
陸佃,宋熙寧三年(1070)進士,授蔡州推官、國子監直講。元豐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哲宗時徙知鄧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為禮部侍郎,命修《哲宗實錄》。后拜尚書右丞,轉左丞(副宰相)。家貧苦學,映月讀書。過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當問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寧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進士甲科,調蔡州推官召為國子監直講。安石以佃不附已,專付之經術,不復咨以政。徽宗時,為尚書右丞。每欲參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黨籍,能為中大夫,知亳州。 ...
陸佃。 陸佃,宋熙寧三年(1070)進士,授蔡州推官、國子監直講。元豐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哲宗時徙知鄧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為禮部侍郎,命修《哲宗實錄》。后拜尚書右丞,轉左丞(副宰相)。家貧苦學,映月讀書。過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當問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寧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進士甲科,調蔡州推官召為國子監直講。安石以佃不附已,專付之經術,不復咨以政。徽宗時,為尚書右丞。每欲參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黨籍,能為中大夫,知亳州。
閑事雜題 其三。明代。王彥泓。 掠鬢初齊側眼看,紅棉新拭鏡光寒。斜回雪頸些些見,貝齒畏痕恰惱歡。
懷顧黃公。清代。王又旦。 不畏窮愁只著書,幽棲風物近何如?斷云疏雨吳王峴,竹瓦臨江十尺廬。
磐湖秋色同諸禪侶夜坐。明代。羅萬杰。 露下空山客袂涼,殘荷新菊疊衰榮。池邊宿鳥翻林影,竹里流泉雜磬聲。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對月不凄清。香甌茗碗共深坐,一室蕭然稱野情。
寧國蔣氏山居四景 其二 梅溪釣艇。明代。程敏政。 雙槳悠悠出岸沙,釣魚人住水西涯。隔溪殘雪春猶淺,時見寒梅一樹花。
五桂山飛瀑。明代。梁思誠。 桂嶺插云表,蒼茫天四圍。洪泉劈澗落,寒瀑破空飛。百道穿危磴,千尋下翠微。曉煙洗殘黛,白霧掩輕扉。流響方成韻,聞聲未覺希。香壚思渺渺,廬阜夢依依。雨氣雜晴霰,電光浮夕暉。沿洄卷綃幕,噴薄灑珠璣。低咽青溪玉,斜侵白袷衣。云垂大鵬翼,風助巨鰲威。樹杪層冰折,簾間赤日暉。隔崖煙裊裊,陰壑草霏霏。蜿地長虹似,繃云綵帶非。蓮開太華曉,芝吐雪苗肥。清嘯靈禽和,高吟木客稀。二樓山月白,三島露桃緋。遇物結遐想,觀空悟化機。重林時徙倚,鸞鶴夜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