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元魏后,數世十三傳。皆在河南葬,初從代北遷。
中書謀定策,大理力扶顛。渝國乘機日,唐公起義年。
議高都尉識,名累侍郎賢。原武輸期集,東阿舊俗悛。
河陰才被詔,戶部志繩愆。八子生中葉,三臺共一躔。
洪洞城不下,工待政無前。昭輔書儀集,明宗禮意全。
中丞安出處,藝祖首詳延。學士清臺閣,咸平起澗瀍。
斯文醇復古,宏議自摧堅。江漢源何巨,公侯兆已圓。
信辭師魯志,佳氣尹樊阡。秘監花儒將,緱山酒地仙。
看公承遠構,發跡向孤騫。浩蕩窮經笥,縱橫信筆椽。
巾箱遺紫綬,伯仲襲青氈。辨論多兵略,澄清累使權。
鳳鳴雄屏翰,鶉首富刀泉。詔自南臺下,車隨北斗旋。
鹓鴻思舊侶,嵩少望歸鞭。師節頻輕伏,戎腥未一湔。
朝綱今省戶,古道日經筵。盡是徊翔地,行承咫尺天。
門施唐棨戟,冠珥漢貂蟬。閥閱誰如此,功名盍勉旃。
慎無從子晉,輕去戀伊川。孑立棲遲久,深知義氣然。
人情嘗歲月,物色自風煙。士要文章別,詩因譜第編。
碑陰如可附,青玉為雕鐫。
送利漕劉明復朝議。宋代。馮山。 中山元魏后,數世十三傳。皆在河南葬,初從代北遷。中書謀定策,大理力扶顛。渝國乘機日,唐公起義年。議高都尉識,名累侍郎賢。原武輸期集,東阿舊俗悛。河陰才被詔,戶部志繩愆。八子生中葉,三臺共一躔。洪洞城不下,工待政無前。昭輔書儀集,明宗禮意全。中丞安出處,藝祖首詳延。學士清臺閣,咸平起澗瀍。斯文醇復古,宏議自摧堅。江漢源何巨,公侯兆已圓。信辭師魯志,佳氣尹樊阡。秘監花儒將,緱山酒地仙。看公承遠構,發跡向孤騫。浩蕩窮經笥,縱橫信筆椽。巾箱遺紫綬,伯仲襲青氈。辨論多兵略,澄清累使權。鳳鳴雄屏翰,鶉首富刀泉。詔自南臺下,車隨北斗旋。鹓鴻思舊侶,嵩少望歸鞭。師節頻輕伏,戎腥未一湔。朝綱今省戶,古道日經筵。盡是徊翔地,行承咫尺天。門施唐棨戟,冠珥漢貂蟬。閥閱誰如此,功名盍勉旃。慎無從子晉,輕去戀伊川。孑立棲遲久,深知義氣然。人情嘗歲月,物色自風煙。士要文章別,詩因譜第編。碑陰如可附,青玉為雕鐫。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獻能。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馮安岳集》。 ...
馮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獻能。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馮安岳集》。
與國賢良夜歌二首 其一。唐代。張柬之。 柳臺臨新堰,樓堞相重復。窈窕鳳皇姝,傾城復傾國。
恭謁孝陵。清代。顧炎武。 閏位窮元季,真符啟圣人。九州殊夏裔,萬古肇君臣。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鄰。卜年乘王氣,定鼎屬休辰。江水縈丹闕,鐘山擁紫宸。衣冠天象遠,法駕月游新。正寢朝群后,空城走百神。九嵏超嵽嵲,原廟逼嶙峋。寶祚方中缺,災精且下淪。郊坰來獵火,苑籞動車塵。系馬神宮樹,樵蘇御道薪。巋然唯殿宇,一望獨荊榛。流落先朝士,間關絕域身。干戈逾六載,雨露接三春。患難形容改,艱危膽氣真。天顏杳靄接,地勢郁紆親。尚想初陵制,仍詢徙邑民。因山皆土石,用器不金銀。紫氣浮天宇,蒼龍捧日輪。愿言從鄧禹,修謁待西巡。
自廈門泛舟渡臺灣海中見夕陽感賦。。俞明震。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發虹縣。宋代。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旁觀波瀾起,萬柁攢舟航。一跌性命已,豈惟肌骨傷。不如榆柳堤,中路穩騰驤。去家漸及旬,猶走淮楚疆。卻視故山隱,忽在天一方。東軒復難到,蘭芷媚幽香。馳光不可留,游女已采桑。
奉和樂道。宋代。韓維。 昔聞有客薦揚雄,清世文章又見公。奏賦獨高天下士,辭榮遠繼古人風。懷賢不啻三秋久,置酒須期十日中。幸有紅芳妝點在,可無多愧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