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圍師閫重王人,朝績民庸簡帝宸。
屈此偏州何小小,偉哉仁牧自肫肫。
下車福十余萬戶,褒璽朞三百六旬。
廉恕公勤持四字,癢疴疾痛切吾身。
顯幽一理初開鎮,撫字丹心肅告神。
動有發明基學力,略無凝滯見情真。
智常周物能容物,政每近民深得民。
居理家庭培玉植,燭臨官吏皎冰輪。
行其無事州閭靖,急所當先夙夜寅。
溪以玉名聞瑩潔,巖如日色共晶新。
吟肩峭若靈峰峙,詩骨清於南澗濱。
坐嘯中和堂上邃,猶存正始古音淳。
無心云出當年岫,有腳陽生此地春。
不忍一毫傷赤子,了知方寸即蒼旻。
邦人鏤膽交相語,糴事關心尤至仁。
往者過征羅罹暴虐,甚而乾沒啟囂嚚。
炎天陸運枯膏血,累月肩擔摧骨筋。
五百里程陪搭斛,四千錢費各沾巾。
農夫搔動征夫苦,行者攫挐居者嗔。
所幸天高常耳下,惟公露禱悉言諄。
一分寬受一分賜,半減誰知半減因。
問谷幾何先給直,作舟用濟廣通津。
聽民樂與官為市,如己隱憂眉輒顰。
怨氣收聲回逸樂,歡謠鼓腹飽輪囷。
時暘時雨孚祈禱,不豫不游忘苦辛。
泉漏有恩詳審處,藥傷無地不咨詢。
昔襦今袴同歌范,萬口一辭方借恂。
邦計索程隨日了,后來成軌要人遵。
眷懷趣趁周行武,德意難忘召父親。
將指觀風兼畀節,舉頭近日蚤垂紳。
甘棠蔽芾思留躅,英簜瞻依忍出闉。
倪旄攀轅風解慍,旌旗遮道雨清塵。
筠籠映日成清閟,秧馬銜煙布綠茵。
舊治密鄰新治壤,徐行便直部行巡。
建臺及境雖迎徯,過闕留班定侃闇。
準擬助和商鼎鼐,雍容成道漢絲綸。
職親地近訏謨密,言聽諫行膏澤均。
局面轉新棋著定,方書如古藥材掄。
公私節用紓民力,勇智合謀恢地垠。
襄漢經營蠶路闢,江淮聯絡雁臣賓。
年登所至糧棲畝,令信何難楮即緡。
君相簡知惟篤實,古今難泯只忠純。
吾家自有青氈物,時節合參洪化鈞。
一州一道推而準,此土此民同所珍。
自揆偶然聲氣葉,相親深處髓肌淪。
送行萬兔難密盡,歌此以旌良吏循。
送郡守。宋代。徐元杰。 郎圍師閫重王人,朝績民庸簡帝宸。屈此偏州何小小,偉哉仁牧自肫肫。下車福十余萬戶,褒璽朞三百六旬。廉恕公勤持四字,癢疴疾痛切吾身。顯幽一理初開鎮,撫字丹心肅告神。動有發明基學力,略無凝滯見情真。智常周物能容物,政每近民深得民。居理家庭培玉植,燭臨官吏皎冰輪。行其無事州閭靖,急所當先夙夜寅。溪以玉名聞瑩潔,巖如日色共晶新。吟肩峭若靈峰峙,詩骨清於南澗濱。坐嘯中和堂上邃,猶存正始古音淳。無心云出當年岫,有腳陽生此地春。不忍一毫傷赤子,了知方寸即蒼旻。邦人鏤膽交相語,糴事關心尤至仁。往者過征羅罹暴虐,甚而乾沒啟囂嚚。炎天陸運枯膏血,累月肩擔摧骨筋。五百里程陪搭斛,四千錢費各沾巾。農夫搔動征夫苦,行者攫挐居者嗔。所幸天高常耳下,惟公露禱悉言諄。一分寬受一分賜,半減誰知半減因。問谷幾何先給直,作舟用濟廣通津。聽民樂與官為市,如己隱憂眉輒顰。怨氣收聲回逸樂,歡謠鼓腹飽輪囷。時暘時雨孚祈禱,不豫不游忘苦辛。泉漏有恩詳審處,藥傷無地不咨詢。昔襦今袴同歌范,萬口一辭方借恂。邦計索程隨日了,后來成軌要人遵。眷懷趣趁周行武,德意難忘召父親。將指觀風兼畀節,舉頭近日蚤垂紳。甘棠蔽芾思留躅,英簜瞻依忍出闉。倪旄攀轅風解慍,旌旗遮道雨清塵。筠籠映日成清閟,秧馬銜煙布綠茵。舊治密鄰新治壤,徐行便直部行巡。建臺及境雖迎徯,過闕留班定侃闇。準擬助和商鼎鼐,雍容成道漢絲綸。職親地近訏謨密,言聽諫行膏澤均。局面轉新棋著定,方書如古藥材掄。公私節用紓民力,勇智合謀恢地垠。襄漢經營蠶路闢,江淮聯絡雁臣賓。年登所至糧棲畝,令信何難楮即緡。君相簡知惟篤實,古今難泯只忠純。吾家自有青氈物,時節合參洪化鈞。一州一道推而準,此土此民同所珍。自揆偶然聲氣葉,相親深處髓肌淪。送行萬兔難密盡,歌此以旌良吏循。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號梅野,上饒縣八都黃塘人,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 學,后師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謚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諒刊于興化,已佚。清四車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楳埜集》十二卷。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卷末徐直諒跋,《宋史》卷四二四有傳。師學朱熹。南宋紹定五年進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擢中書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傳于世。 ...
徐元杰。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號梅野,上饒縣八都黃塘人,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 學,后師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謚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諒刊于興化,已佚。清四車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楳埜集》十二卷。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卷末徐直諒跋,《宋史》卷四二四有傳。師學朱熹。南宋紹定五年進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擢中書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傳于世。
桂軒辭二章 其一。元代。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送兄弟還都至長葛河上四首·雙禽。宋代。韓維。 雙雙河洲禽,文彩披丹質。飛翔不離渚,鳴戲自終日。寒魚伏冰池,歲暮饑爾匹。不欲遠求林,投身避羅畢。
寓鐘寶潭解館二首 其二。元代。胡天游。 昔我之來柳依依,今我之別山川落葉聲離離。停杯撫劍不能別,此別不飲將何如。長魚橫盤尾如帚,六龍行炙膳夫手。我自長歌子有酒,男兒快意三百杯。何須交臂令心哀,北風吹人歸去來。
斜日二首 其一。宋代。張耒。 斜日歸錢暑,秋容淡太虛。閒云工變易,片月自清孤。淹泊年華老,凄涼歲事馀。時違自樸拙,興懶日蕭疏。阮籍慵耽酒,文園病著書。簪纓非草野,江海得樵漁。
鴛鴦湖棹歌 之六十二。清代。朱彝尊。 青粉墻低望里遙,紅泥亭子柳千條。郎船但逐東流水,西麗橋來北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