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厭氛囂,歸臥集萬感。
憑高一以眺,忽覺岷峨慘。
岷發報山色千古同,非煙非霧愁瀋濛。
杜陵昔歡珠玉走,彼猶有幸天府供。
人才何但珠玉貴,不得與爾包貢同上明光宮。
山靈對我有慚色,茲事發何專汝責。
非關地氣有衰旺,直峽山之流日夜蕩潏傷上脈搏。
不然君相造命天地同其公,車書萬里文軌通。
南金東箭輸不竭,岷峨這產何獨窮。
沉思夜繼日,嘆息復嘆息。
忽夢神官自天下,手持山靈一尺檄。
鴻濛昔剖分,帝命作鎮主坤文。
石紐之禹帝平水土,周家創業擊我彭濮人。
紀信忠漢世,甘受黃屋焚。
何武仗劍起,義不屈莽新。
費貽任永恥為井蛙辱,張綱李固義烈排秋旻。
炎精焰冷國鼎峙,惟我全蜀倔強為漢臣。
人人我節九鼎重,余事文章兼隱淪。
子云相如王子淵,康山之李金華棟。
涪江釣叟卜君平,千載猶能想清塵。
皇皇藝祖得天統,北辰中天從星拱。
蜀遠只在殿西頭,一言撤盡藩墻壅。
陳蘇范氏奮孤寒,事業詞華兩重。
流江勛績張與虞,太史之李如晉董。
江漢炳靈載英,摭之前牒如丹青。
昔何烜兮今昧昧,山靈未必真忘情。
富貴由來多捷徑,強聒最為蜀人病。
君不見山澤之臞宋郎中,奏篇語泄經遠屏。
經明行修李兵部,陛對萬言傷骨鯁。
氣豪最說薛秘書,去國七年惟日飲。
陛下何曾讎讜言,瞧盱萬目寧汝捐。
傷哉三君皆九原,抵玉於地那得全。
幸今耆舊滿巖穴,一一無非爽邦哲。
柱史望國蓍龜,開府忠丹老彌烈。
參政未起東山臥,李也立螭著名節。
少卿仙谷勤著書,渡瀘歸釣二江雪。
侍郎斥還病少瘳,校書執喪憤尤切。
廟堂何忍蜀才棄,渠自方頭觸人忌。
岷峨為渠方含羞,渠不知悔尚我尤。
汝行為我丁寧說與諸賢處,二府榮途豈難到。
九重天上列仙班,厚祿高官清且要。
鑒方何能枘圓,使少眨之寧不然。
我聞斯言意戃怳,夢覺披衣獨惆悵。
窮達其如天命何,為士當先識趣向。
諸賢等是儒中英,秉心那知有得喪。
憑誰為我謝山靈,彼達觀兮寧可誑。
嗚呼參進口躔五十有六州,文風自古能與齊魯侔。
三光氣全愛護猶如心與腹,今半天下視之乃若贅與疣。
戀芻伏下姑汝留,不然朝奏暮斥急理賢無方自古訓,
誰能叩閽上訴十二這冕旒。才生於世養之艱而折之易,
譬諸豫章杞梓倉猝寧可求。風塵澒洞暗宇縣,
不有烝徒誰與謀。白駒空谷長趙遙,
可能縶之永今朝。
岷峨嘆。宋代。程公許。 出門厭氛囂,歸臥集萬感。憑高一以眺,忽覺岷峨慘。岷發報山色千古同,非煙非霧愁瀋濛。杜陵昔歡珠玉走,彼猶有幸天府供。人才何但珠玉貴,不得與爾包貢同上明光宮。山靈對我有慚色,茲事發何專汝責。非關地氣有衰旺,直峽山之流日夜蕩潏傷上脈搏。不然君相造命天地同其公,車書萬里文軌通。南金東箭輸不竭,岷峨這產何獨窮。沉思夜繼日,嘆息復嘆息。忽夢神官自天下,手持山靈一尺檄。鴻濛昔剖分,帝命作鎮主坤文。石紐之禹帝平水土,周家創業擊我彭濮人。紀信忠漢世,甘受黃屋焚。何武仗劍起,義不屈莽新。費貽任永恥為井蛙辱,張綱李固義烈排秋旻。炎精焰冷國鼎峙,惟我全蜀倔強為漢臣。人人我節九鼎重,余事文章兼隱淪。子云相如王子淵,康山之李金華棟。涪江釣叟卜君平,千載猶能想清塵。皇皇藝祖得天統,北辰中天從星拱。蜀遠只在殿西頭,一言撤盡藩墻壅。陳蘇范氏奮孤寒,事業詞華兩重。流江勛績張與虞,太史之李如晉董。江漢炳靈載英,摭之前牒如丹青。昔何烜兮今昧昧,山靈未必真忘情。富貴由來多捷徑,強聒最為蜀人病。君不見山澤之臞宋郎中,奏篇語泄經遠屏。經明行修李兵部,陛對萬言傷骨鯁。氣豪最說薛秘書,去國七年惟日飲。陛下何曾讎讜言,瞧盱萬目寧汝捐。傷哉三君皆九原,抵玉於地那得全。幸今耆舊滿巖穴,一一無非爽邦哲。柱史望國蓍龜,開府忠丹老彌烈。參政未起東山臥,李也立螭著名節。少卿仙谷勤著書,渡瀘歸釣二江雪。侍郎斥還病少瘳,校書執喪憤尤切。廟堂何忍蜀才棄,渠自方頭觸人忌。岷峨為渠方含羞,渠不知悔尚我尤。汝行為我丁寧說與諸賢處,二府榮途豈難到。九重天上列仙班,厚祿高官清且要。鑒方何能枘圓,使少眨之寧不然。我聞斯言意戃怳,夢覺披衣獨惆悵。窮達其如天命何,為士當先識趣向。諸賢等是儒中英,秉心那知有得喪。憑誰為我謝山靈,彼達觀兮寧可誑。嗚呼參進口躔五十有六州,文風自古能與齊魯侔。三光氣全愛護猶如心與腹,今半天下視之乃若贅與疣。戀芻伏下姑汝留,不然朝奏暮斥急理賢無方自古訓,誰能叩閽上訴十二這冕旒。才生於世養之艱而折之易,譬諸豫章杞梓倉猝寧可求。風塵澒洞暗宇縣,不有烝徒誰與謀。白駒空谷長趙遙,可能縶之永今朝。
程公許(?—1251),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說敘州宣化(今四川宜賓西北)人。嘉定進士。歷官著作郎、起居郎,數論劾史嵩之。后遷中書舍人,進禮部侍郎,又論劾鄭清之。屢遭排擠,官終權刑部尚書。有文才,今存《滄州塵缶編》。 ...
程公許。 程公許(?—1251),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說敘州宣化(今四川宜賓西北)人。嘉定進士。歷官著作郎、起居郎,數論劾史嵩之。后遷中書舍人,進禮部侍郎,又論劾鄭清之。屢遭排擠,官終權刑部尚書。有文才,今存《滄州塵缶編》。
宇文子貞至驛為松江諸邑田糧事賦古詩二章增之。元代。孫華孫。 朝行谷水東,暮行谷水西。谷水日日流,驛舟日日來。驛舟來不已,波浪日日起。朝行谷水西,暮行谷水東。傍人指驛舟,舟中有春風。春風吹谷水,照見桃與李。
送蘇監生復還家。。謝晉。 才辭東觀入成均,又見治裝去謁親。為客情懷如昨日,到京才學勝他人。歸遲莫訝縫衣舊,志遂應當戲綵新。想是今年除夜酒,團欒坐待故園春。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 其二。宋代。晁補之。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溯龍門鬣未乾。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頌古六首。宋代。釋咸杰。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謁仇山村墓迢和張仲舉詩韻。元代。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紙煙銷盡酒樽空。牛羊上壟無人管,豈為當時面發紅。
早春游沔陽舟發漢上口占。清代。張問陶。 客里重為客,饑來百事非。一舟如許大,三匝竟何依。欲死悲囊粟,無才負布衣。春鷗吾愧汝,清遠背人飛。